edman 發表於 2015-12-22 09:52:17

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

《荀子宥坐》中記載:孔子觀於魯桓公(公元前711年~前694年在位)之廟,有欹器焉。 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 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 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 孔子顧弟子日:注水焉。 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 孔子喟然而歎日:籲! 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注:這裡“宥”字相當於“右”字。“宥坐”也即“右坐”或“右座”。所謂“欹器”是魯王用來代替今人所說的“座右銘”的。)
孔子到魯桓公的廟裡參觀,看見一個奇怪的器皿。 守廟人告訴他:這是欹器,是魯國之君放在座位右邊用來時刻警戒自己的。 當它空著時,便會傾斜,倒入一半水便會端正,而灌滿了水時就會傾覆。
孔子感嘆說:“哪裡有滿了而不翻倒的東西呢!”
這種沒有實用價值只有警示意義的器物很快就失傳了,成了一個傳說。
祖沖之曾根據春秋時代文獻的記載,制了一個“欹器”,送給齊武帝的第二個兒子蕭子良。 吐魯番阿斯塔納古墓216號墓穴壁畫上也發現了欹器的身影:三個一組懸掛在架子上,笨拙如編鐘,更像是用於對比試驗的教具,不知道和孔子看到的欹器是否相同。

edman 發表於 2015-12-22 09:53:14

據說新疆一家公司根據壁畫上的形制開發出銅製的仿品,售價不菲,購買欹器仿品的人恐怕只是把它當成一種附庸風雅的擺件。
發明欹器的一定是個浪漫的天才。 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用物理現象演繹社會哲學,
比起古希臘德爾菲神廟裡刻著的“認識你自己 ”箴言來顯得含蓄而高深。

moets 發表於 2016-4-11 10:01:50





“哪裡有滿了而不翻倒的東西呢!”
http://thumbs.dreamstime.com/t/hombre-trastornado-17965236.jpg

langary 發表於 2016-4-21 19:33:09



關於地位:那東西跟我們根本扯不上,
他作他的達官貴人,我作我的貧民百姓,
像小品裡說的:最終的歸宿不都是那個小匣子麼?


關於事業: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只要合法,
能幹什麼就乾什麼,口袋沒錢不丟人,
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千萬別幹。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