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如果我們問問在座的各位:「幸福是什麼?」
七十個人可能會有七十個不同的答案,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答案。最可怕的莫過於:以前覺得最幸福的事,現在卻變成了最苦不堪言的煩惱。
幸福是一種感覺,而人類感覺的一個特性就是「適應」,一旦「適應」了,感覺就會跟著遲鈍,大腦會自動關閉反應,變成有感無覺。如果拿一張A4的白紙,上面畫一朵鮮紅的玫瑰,放在眼前十公分,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注視後,鮮紅色的視覺會自動消失。這是因為長時間的視覺適應,大腦知道縱使「不看」,眼前的鮮紅玫瑰一樣仍然在,所以乾脆省掉視覺的疲勞工作。心理「適應」也是如此,如果每天看吃同樣的飯菜,久了就會「適應」,最後是有吃沒感覺,天天吃媽媽的菜,總是被我們嫌到一無是處,如果在外求學,久久才吃一頓媽媽的拿手菜,那就又變成最幸福的事了。剛談戀愛,每天膩在一起,作什麼都覺得新鮮,久而久之,每天都是同一張臉、同樣的談話內容、同樣的反應,甚至連坐愛的姿勢都經年沒變,因為一切都太熟悉了,大腦「適應」了,閉著眼不看也知道那張臉長得什麼樣,不用想也知道下一句要講什麼,不用推敲也知道會有何反應,所以大腦就自動關閉了感覺系統,結果我們就意外地發現,當初談戀愛時的感覺「不見了」!這個可怕的結果又被我們(錯誤地)詮釋為「我不再愛他(她)了!」,分手之後久了,就又開始想起從前總總都是好,唉!感覺怎又回來了?唉!古有名言,果真是小別勝新婚!其實說穿了,就是大腦在作怪,這套「適應」的處理方式,本是要讓我們節省精力,好去應付更需要精力應付的其他事件,不幸地也成了我們心理上最難誇越的一道障礙。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幸福是個不確定的概念。」老子說:「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在這種禍福不定的狀態中,我們當該如何自處?
幸福會不會是個無底的深淵。
有個比喻說,幸福就像綁在獵狗前面的香腸,獵狗為了追逐這根近在眼前的香腸,只好拼命不斷地往前跑,最後累死在半路。我們拼命地追求幸福的人生,結果會不會是如此下場?
有一個好玩的實驗,籠子裡關著一隻老鼠,老鼠前面有兩個按鈕,一個按鈕會讓它得到乳酪,另一個按鈕會讓它得到快樂的電擊,實驗剛開始,老鼠按食物鈕的機率比興奮鈕的機率來得高,時間久了,老鼠漸漸地按興奮鈕的機率越來越高,從每半個鐘頭按一次、每十分鐘一次、每一分鐘一次,最後到每秒鐘一次,最後這隻老鼠因過度興奮超過心臟負荷而爽死在興奮鈕上。
人有可能追求得到永遠的幸福嗎?
只有當人放下禍福的計算、得失兩忘,人才會進入永恆的快樂。
儒家說是「所謂吉凶莫非正也。」
佛教說是「無我相無人相,故心無罣礙。」
基督教說是「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兜兜轉轉漂泊到現在
分針短針錶圈中競賽
看似有盡了夢見的將來
今天應該高興滿自在
得到掌聲歡呼與被愛
人生已跨越幾番波折障礙賽
何時學會不再講 不要講
心底裡那份迷茫
綑綁感動的感覺 沒法講
良緣遇上不再多 卻想結果
焦急裡尋覓 愈來愈錯
幾乎忘掉了最想栽種的果
唱著幸福之歌 眼淚有否沉沒
無數次失望的眼神與落魄
旋律溶掉驚慌 擁抱頃刻無悔的畫面
愛是苦中亦能笑著滿足
感動總不遠 也許下一秒盛放
一生中幾多過客探訪
幾多數不清瘋癲錯過
世界每秒轉動沒法勸阻
更多更詳盡歌詞 在 ※ Mojim.com 魔鏡歌詞網
能捧腹開心歡笑已稀罕
疲奔於攀登高峰找答案
窮一世心力換取一秒領略愛
從頭學過可以麼 你可以麼
開始這試煉堂課
解開心頭的枷鎖 路更廣
隨緣遇到總更多 結會結的果
焦急裡尋覓 只會愈錯
奢求曾令你錯種需要的果
唱著幸福之歌 眼淚有否沉沒
無數次失望的眼神與落魄
旋律溶掉驚慌 擁抱頃刻無悔的畫面
愛是苦中亦能笑著滿足
感動總不遠 也許下一秒盛放
從無求 到渴求 直到渴求整個宇宙
來到最後卻只想得救
忙著擁有 忘掉你我本都一無所有
唱著幸福之歌 眼淚有否沉沒
無數次失望的眼神與落魄
旋律溶掉驚慌 擁抱頃刻無悔的畫面
愛是苦中亦能笑著滿足
感動總不遠 也許下一秒盛放
想像於不遠某位能跟你和唱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