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起源於江浙
月餅,是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應節食品。月似餅,餅似月,賞月吃月餅,情趣盎然。月餅又像徵團圓,餅形圓又圓,月圓人團圓,意義深長。
最早的月餅起源於江浙一帶的“太師餅”,據說是為紀念當時的太師聞仲而作的,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
張騫出使西域後帶回了胡桃、芝麻等輔料,月餅餡中增加了內容,因之而稱為“胡餅”。
唐明皇與楊貴妃中秋賞月,看見賞月亭的匾額上有“廣寒清虛之府”的字,脫口將所食之餅叫作“月餅”。
這些都是帶有傳說性質的說法,真正有文字記載的是《武林舊事》和《夢粱錄》,蘇東坡的詩句中也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的話。這已是宋代的事,還看不出月餅與中秋有明顯的聯繫。明代的《熙朝樂事》中記得明白:“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意。”不難看出,此時不僅把月餅作為八月十五慶賀活動的內容,而且已把月餅當成了互相饋贈的禮品。明末彭蘊章的《幽州土風吟》中還維妙維肖地描述了心靈手巧的廚師在月餅上作出“嫦娥奔月”圖案的事:“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到了清代,月餅在全國已相當普及了,並出現了大小不等、圖案各異、風格獨具的許多種類,還有了馳名的生產廠家和名牌產品。 《燕京歲時記》中“中秋月餅以前門緻美齋者為第一,他處不足食。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存留至除夕食者。謂之團圓餅”的記述,包含有上述意思。
http://a3.att.hudong.com/05/37/20300000432220134821371428201_s.jpg
http://img.china.alibaba.com/news/upload/8/1_1155627796318.jpg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