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su 發表於 2016-12-14 21:00:04

古代稱天子的女兒為「公主」?

我們從許多的古書典籍的記載都可發現,「公主」一詞就是指皇帝的女兒,但到底「公主」這個名詞是怎麼來的呢?


據《春秋公羊傳》上載︰「天子嫁女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主,就是「主婚」之意。原來,在春秋戰國時,各諸侯國的諸侯稱為「公」,而周天子將女兒嫁給諸侯時,天子自己是不主婚的,而是命同姓的諸侯做為長輩來主持婚事。因此,也就稱天子的女兒為「公主」了。

alansu 發表於 2016-12-14 21:00:22

所以,「公主」這名稱最早是來源於春秋戰國時代。後來,「公主」這個稱號一直由漢朝沿用至清朝。漢制,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皇帝的姊妹稱為長公主,皇帝的姑姑則稱為大長公主。加上「大長」、「長」字都有尊崇之意。東漢時皇帝的女兒皆封為縣公主,即「公主」前的名稱都是縣名;到了晉朝,皇帝的女兒都封為郡公主,就是「公主」前的名稱都是郡名。

alansu 發表於 2016-12-14 21:00:40

到了唐朝,「公主」名稱依舊,但有品級規定,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皆能享受正一品的待遇。清朝時,太宗皇太極在崇德元年承襲明制,皇帝女兒始稱為「公主」。而公主也有等級之分,皇后所生的公主,就封為「固倫公主」,享有親王的同等待遇;皇后的養女或皇妃所生的公主,便封為「和碩公主」,享有郡王的同等待遇。

carrie 發表於 2019-3-23 10:47:00

https://i1.kknews.cc/SIG=i1ph2s/1023000729r840247012.jpg

carrie 發表於 2019-3-23 10:47:31

“公主”,是帝王之女的称号。关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早的史籍记载是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古时候,一般都是由父亲主持自己女儿的婚事。最早周朝是称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西周第十一任天子姬静即周宣王执政期间,
遇到自己的女儿要下嫁于诸侯,同样要有人主婚,可是周宣王觉得自己身为“九五之尊”的一国之君,亲自为女儿主婚,
岂不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那么谁配得上主持这样的大事呢?最后在大臣们的建议下,让仅次于王“公”来为他的女儿主持婚礼,
而一般的“侯”根本就不够格。“主”,是主婚的意思;顾名思义,“公主”就是由“公”“主”婚。

秦汉以后,政府明文规定由朝臣“三公”代皇帝天子主婚。所谓“三公”,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政最高长官:西汉为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东汉为太尉、司徒、司空的合称。因由“三公”代天子主婚,所以就把皇帝的女儿叫公主。
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姊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长”和“大”都是表示尊敬的意思。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沿用此称谓。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稱天子的女兒為「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