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和地球的陸塊大致相同。
關於火星的事實火星和地球的陸塊大致相同。
儘管火星只有地球體積的15%, 地球質量的10%以上,但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被水覆蓋。 火星表面重力只佔地球的37%(意味著你可以在火星上跳躍近三倍)。
火星是太陽系中最高的山峰。
奧林匹斯山是一座盾牌火山,高21公里,直徑600公里。 儘管已經形成了數十億年,但火山熔岩流動的證據是如此之近,許多科學家認為它仍然是活躍的。
只有18個火星任務取得了成功。
截至2014年9月,已經有40 次飛往火星的任務 ,包括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和漫遊車,但不包括火箭飛行器。 最近的到來者包括2012年的火星好奇號任務,2014年9月22日抵達的MAVEN任務,緊接著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MOM Mangalyaan軌道器,於2014年9月24日抵達。接下來的任務將是歐洲航天局的ExoMars任務包括軌道器,著陸器和火星探測器,隨後是NASA的InSight機器人著陸器任務,計劃於2016年3月發射,計劃於2016年9月到達。
火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沙塵暴。
它們可以持續數月並覆蓋整個地球。 由於太陽周圍的橢圓形(橢圓形)軌道比太陽系中大多數其他行星更加細長,因此這個季節是極端的。
在火星上,太陽出現的大小約為地球上的一半。
在最靠近太陽的點,火星南半球向太陽傾斜,造成一個短而炎熱的夏季,而北半球則經歷一個短暫而寒冷的冬季:火星的北半球在距離太陽最遠的地方傾斜太陽,造成了一個漫長而溫和的夏季,而南半球則經歷了漫長而寒冷的冬季。
火星碎片已經落到了地球上。
科學家們已經發現隕石內部的火星大氣中有微小的痕跡,這些隕石從火星猛烈噴出,然後在太空系統中墜落數百萬年,在墜毀的地球上墜毀。 這使得科學家們在發射太空任務之前開始研究火星。
火星的名字來自羅馬的戰爭之神。
古希臘人稱他們的戰神阿瑞斯後, 羅馬人也這樣做了,將地球的血紅色與火星 - 他們自己的戰神聯繫起來。 有趣的是,其他古代文化也聚焦於色彩 - 中國的天文學家是“火星”,而埃及神父呼籲“她的女神”或“紅色的”。 著名的紅色火星是由於覆蓋其表面的岩石和灰塵含有豐富的鐵。
火星上有液態水跡象。
多年來,火星一直以冰的形式存在水。 滴水的第一個跡像是在火山口牆上的黑色條紋或污漬,以及在衛星圖像中看到的懸崖。 由於火星的大氣,這種水必須是鹹的,以防止其凍結或汽化。
有一天火星將會有一個戒指。
在接下來的二千四百萬年之內,火星上最大的月亮火衛一將會因為引力的作用而被撕裂,從而形成一個可能持續一億年的戒指。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8-08-01/656/20180801004570.jpg
哈伯望遠鏡在7月中旬所拍攝的火星,火星正遇到全球性沙塵暴,表現看不清楚。(圖/NASA)
我們地球鄰居火星,比過去15年以來更接近,提供了我們觀察這顆紅色行星一段不錯的時機。
物理學網(phys.org)報導,7月31日,火星距離我們僅有5760萬公里,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們都把握這個機會,將望遠鏡對準火星好好端詳一番。美國航太總署發言人說:「這是2003年以來再一次的火星大接接近,若是錯過這一次,直到2035年才會再次出現。」
所謂火星大接近,是指太陽、地球、火星三者排成一列,而地球居於中間,又恰巧地球正逢遠日點,而火星正在近日點處,使得地球與火星特別接近。天文學家計算,從地球到火星的最小距離約為5460萬公里,不過這相當罕見。上一次的火星大接近在2003年,當時火星距離地球是5570萬公里,是6萬年以來的最接近。這一次(2018年)的大接近雖然沒有2003年那麼近,但是也近到5760萬公里,仍是史上的最佳觀測時機的前幾名。
現在的天文學家雖然知道火星上沒有運河,但是仍然對地球與火星的接近時刻感興趣,因為這有助於確定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最佳時間,由於地球和火星每兩年接近次,因此大多數的火星探測任務至少相隔兩年。
即使火星沒有運河,火星仍是天文學家認為「地球外生物」最可能的星球之一,因為它的許多特性都與地球相似,包括具有大氣層、具有四季、自轉時間與地球相似。而且我們已確定火星上仍然有大量的水,只是多數都以冰的形態存在。即使現在的火星已沒有生物,但是說不定來場火星改造,就能使它具有生機,這也是未來太空計畫的一部分。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