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發生多大的地震 ??
每一次大地震後,地震局和地震科學家都會被痛罵,這次汶川大地震也不例外,網上已出現了大量罵地震局吃乾飯的帖子,質疑“納稅人養了這幫傢伙幹什麼?”傳統媒體上也出現了類似的聲音,如5月13日《信息時報》上的文章《大地震前我們對諸多預兆是否太大意》說:大自然再三地提醒與警告,我們卻徹底地對此失去領會能力。這到底是科學的局限,還是我們智慧的悲哀?大家在大災發生後的痛惜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據此就指責地震科學還是有失公允了。雖說現在科學昌明,但偏偏人類對自己所生存的這顆星球本身的了解還很有限。中國的地震預報水平並不低,被世界公認史上唯一一次對地震的準確預報,就是中國人做出的,即1975年2月4日的中國海城地震。但今天回過頭看,就不得不承認那次準確預報多少有點運氣。
《大地震前我們對諸多預兆是否太大意》一文中說到了10日四川綿竹市出現大規模蟾蜍遷徙,綿竹離汶川只有幾十公里。
現在看來,這可能確實是大自然對地震的預警。但這話也只是事後諸葛亮罷了,在自然界,蟾蜍大規模遷徙,原因可能有許多種,地震警告只是其中一種,事發當時幾乎不可能準確判斷。
當然,我並不是說這種“大自然的警告”毫無意義,但這些信息在社會管理層面上卻是無用的。現在地震科學能做出一些中長期的預報,也就是“某某時間段內在某地區可能會發生某某級的地震”之類,但準確到某時某地會發生多大的地震,卻是做不到的。像綿竹大規模蟾蜍遷徙這種現象,也許吻合了地震局內部可能存在的某份對川北地震的中長期預報(只是可能而已,沒有也不能算錯),但地震局能據此就要求政府命令川北地區的幾千萬人民,在三個月內露宿街頭,且不進廠房、辦公樓上班麼?這根本就不具有可操作性!
有人會問,既然不能做出準確預報,地震局有何用?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回答。
其一,地震局存在的最直接一個作用在於,地震一旦發生,地震局可迅速給出準確的震中、震級等情況。不要小看這一點,它一方面是開展後續救災工作的基礎科學依據。另一方面,它還有一大功效。這次汶川大地震是淺源地震,影響範圍廣,全國大片地區都有震感。如果沒有地震局迅速給出闢謠信息,我想12日晚上全國會有數以千萬計甚至上億的人在恐慌下露宿街頭。我們這些非震中地區的人昨夜能安然入夢,可以說就有地震局的功勞。其二,我們可以把納稅人的錢視作一種長線投資,養著這些科學家持續研究,等待地震預報能發展到準確預報的那一天,為子孫後代造福吧。
其實真正做地震研究的科學家,在地震以後往往較一般人更難受。因為他們常常要第一時間趕到災區,在情緒激動的災民們的罵聲中直面那些悲慘現場,心中充滿了挫敗感。所以,大家還是多給一些理解吧。 (樂毅)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