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退化症(Dementia)
腦退化症(Dementia)前稱為老年癡呆症腦退化症(Dementia)前稱為老年癡呆症,現稱為認知障礙症,泛指因腦部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腦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令患者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漸進地退化,並引起一連串問題和生活困難。
隨著人口老化,腦退化症漸趨普遍。而近年政府及非牟利組織投放更多資源,及早評估腦退化症和推廣公眾教育,亦令確診個案逐漸上升。
常見症狀
腦退化症可分早、中及晚期,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症狀。主要包括一些認知(如語言、記憶、計算、抽象思維或判斷能力)、情緒、行為及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功能障礙,晚期甚至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最早出現的症狀是輕度認知功能損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患者有輕微思維和記憶障礙,可能難於解決日常問題。
臨床心理學的功能
協助評估及診斷
由腦退化症症狀可見,患者的各方面心理功能都受影響,現時,臨床心理學家最常介入參與為腦退化症患者提供的服務是腦神經心理學評估(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目的是了解患者各方面的能力,協助確診及跟進病情。包括:
‧認知能力 ── 患者在初步評估後,可接受詳細認知能力評估。根據衛生署一項調查,有66%市民認為腦退化症只會影響記憶力,其實,腦退化症會影響患者各方面的認知能力。
‧情緒、行為及性格 ── 腦退化症患者很多時候都難以適應自己的認知功能及其他能力之退化,出現抑鬱、暴躁等情緒,有些患者因怕「出醜」而不願參與社交活動,變得自我封閉,部分腦退化症患者會因此而患上抑鬱症。有些中至晚期患者會因幻覺及難以辨認親友而出現多疑的情況,甚至認為對方想傷害自己而攻擊對方。
‧自我照顧能力 ── 透過訪談患者及其照顧者以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評估其病情進度及需要的支援。
‧家庭及社交支援 ── 了解患者的家庭及社交支援,如與家人及親友的關係、身邊人士可提供的支援是否足夠等,因應患者需要而轉介相關的資源及支援服務。
https://topick.hket.com/res/v3/image/content/1865000/1867921/Dementia20170728jec_w_1024.jpg
腦退化症(Dementia),又稱失智症、認知障礙症。中國是全球患者最多的國家,截至2013年,有4,440萬人受其困擾。在香港,數字亦每年俱增,每10名70歲以上長者便有1名患者,85歲以上患病比率更高達三分一,截至2009年調查,患者共103,433位,情況不容忽視。
腦退化食療秘方
晚餐如果纖維和脂肪不足,也會半夜泛胃酸餓醒。試試莧菜籽番茄飯(代替飯和麵):莧菜籽一杯(提前一個晚上泡水,把泡過的水倒掉),重新加兩杯水,電飯煲煮飯模式。煮好後的莧菜籽飯口感黏糯,按自己胃口吃飽,有多的話冷藏,再吃時蒸熱。吃的時候加一隻用椰子油炒過的番茄,釋出的茄紅素可幫助睡眠。這樣的一碗飯包含優良纖維、蛋白質和脂肪,都是人最需要的三大營養素!再隨意吃一些蔬菜和水煮蛋。
總的來說,改善腦健康的食療主角是益生菌,每天最少一餐番茄莧菜籽飯加椰子油(一天一到兩湯匙,不建議直接吃),用酥油不時替換(Ghee,一天一到三茶匙,炒菜或者加入食物,不建議直接吃),要吃亞麻籽油(一天一湯匙,不可以加熱,可以混入蔬菜,或者在飯後直接吃)。如果仍然有胃酸問題,在飯前服用木瓜素。還有我介紹過的小米、藜麥、奇亞籽、蜂蜜、咖啡、蘋果汁,還有維他命、礦物質等。
咖喱
據說咖喱會減慢腦部退化,因為認知障礙症 / 腦退化症發生率於印度為其他地方的十分之一,而印度人主要食用咖喱,故有此傳聞,但並無正式科學數據支持。從中醫角度解釋,咖喱成份中有黃薑,黃薑有去瘀、去痰濕功效,清血管,保持血管靈活及血液流通。
市面上的咖喱粉有多種不同配方,如五香粉、沙嗲粉,但追求食療效用則要選用黃薑。而咖喱中的其他配炓如蔥、蒜、豆寇、丁香、迴香,肉桂等都屬溫性食材,也有幫助氣血運行的功效。而胡椒、辣椒等是熱性食材,不應過多使用。
另外,黃薑粉亦可直接作為配料炒飯,有同樣食療效用。
補腦髓食療
核桃是廣為人知的補腦食材,常見的菜式為甜品核桃露,另外亦有鹹食的烹調方法。
核桃炒素菜:先將核桃汆水、去衣及洗凈,炸至金黃色,再與配料炒香即可。可配搭的食材有:南瓜(開胃、易消化)、甘旬、西芹(平肝清熱、穩定血壓)、粟米粒(爽甜、含纖維)等。另外可以芋頭製成鳥巢,增加美觀感;將芋頭切條,放入暖水浸至微微軟身,沾上乾生粉,放入碗型器皿炸至形狀固定。
淮杞鮑魚燉豬蹍湯,是補腦髓湯水之一:首先將鮑魚去殼洗凈,去黑色邊腸,然後汆水。豬蹍要去毛,同樣洗淨及汆水。准山、杞子只需浸凍水。將處理好的材料放入燉盅,加入熱水、鹽,用保鮮紙包好燉約兩小時即可。
大米是五穀中唯一有填精補髓的食療功效,只要每日三餐中至少有一餐白飯或白粥便足夠。另外亦可以粥水浸菜,簡單清淡,適合長者調理腸胃。
「坊間會使用一些電子認知障礙訓練工具,例如一些桌面或手提電腦程式、手機或平板電腦APPS,或訓練活動等。初期病情的患者主要是集中進行認知訓練,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記憶能力,第二部分是專注力能力,第三是感知能力,第四是執行能力、邏輯推理和運算。初期患者的認知能力尚可,所以訓練內容較為仔細,對患者腦力要求高。後期患者認知能力下降,訓練會傾向簡單。訓練內容,都是生活化素材,令長者有熟悉感及親切感,增加訓練趣味性。」梁偉邦稱。
例一:飲茶剔點心
電腦屏幕上會出現多款茶樓點心,例如春卷、叉燒包、腸粉,請長者在十五秒內牢記,然後到下一畫面,請他們在眾多點心中,點擊剛才的三款點心。最初由記三款點心開始,當患者成功後,便逐漸增加點心數量以增加難度。當患者成功記得愈多,愈有滿足感。
例二:超市購物
電腦遊戲模擬去街市購物,請長者記住數樣要購買的貨品,例如蘋果、橙、香蕉……之後下一畫面便要在眾多物品中圈出要購買的數樣貨物。之後遊戲難度升級,要記的物件亦愈來愈多。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訓練患者短期記憶。
另外患者亦可以到訓練中心參與模擬訓練,例如從外回到家,要先脫去鞋子,然後放好鞋子、個人物品等逐個步驟,以訓練患者的自己照顧能力及個人 生等。
有時亦會用硬幣或零錢,請他們在十秒內說出面前共有多少元,訓練運算能力。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