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ya 發表於 2020-3-8 16:51:33

病後心理重建 靠筆耕戰勝不安
原本每天充實的生活,忽然被按下了暫停鍵。提到在治療初期,Kevin說自己心中充滿了不安與惶恐。「當時我都待在家不出門,每天幾乎都在放空,覺得自己都在耍廢,浪費自己的人生。」後來,在心理師的建議下,Kevin開始在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治療過程:包括心情上的變化、用藥的調整、身體的反應等等。「一名胰臟癌末期患者,在確診後直到臨終前的心路歷程紀錄」,Kevin在文章裡寫下這段文字標題,他打算到離開這個世界以前,都持續筆耕,記錄剩下的點滴。

幫助更多病友 為世界做出改變
寫著寫著,Kevin時至今日,已經活超過胰臟癌患者的平均存活期。回頭想想,他認為自己真的是相當幸運。Kevin說由於胰臟癌的致死率極高,因此許多人在得知確診後,都會選擇直接放棄治療。有一位住在彰化伸港的阿嬤,同樣也得到胰臟癌,家人無論如何勸告,她都不願意服用藥物。她的女兒透過部落格找到Kevin,實際見面聊天後,伸港阿嬤改變了原本放棄的想法,決定配合治療。「我希望可以藉由自己的故事,鼓舞其他胰臟癌病友,創造不同的生命可能。」Kevin堅定地說。


從單純的記錄心路歷程,到建立與病友之間的連結,Kevin從筆耕中,找到自己真正存在的意義。將近三年半的治療,Kevin現在的身體幾乎跟正常人一樣。但他仍會不時更新部落格,寫下近況。同時,他也鼓勵身邊生病的朋友,可以試著記錄自己的醫病歷程。他引用作家九把刀的一句話:「我要成為能對世界做出一點改變的人。」即時自己所帶來的改變,僅僅是一點點而已,Kevin說,那也就足夠了。


hoxo55 發表於 2022-4-29 10:54:07

體能活動可以降低多種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
以及多種癌症引起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而每天走路就是最簡單的體能活動!
營養師呂孟凡表示,2022年3月1日最新發表在《刺胳針公共衛生期刊》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研究顯示,60歲以上長者每天走6000至8000步、
60歲以下族群每天走8000至10000步,可降低死亡率。

呂孟凡指出,該研究是將15篇世代研究中47,471位受試者
(平均追蹤7.1年,死亡人數為10.1人/1000人/年)每日走路步數分成四等份,
第一等份每天走3553步、
第二等份每天走5801步、
第三等份每天走7842步、
第四等份每天走10901步。

hoxo55 發表於 2022-4-29 10:57:03

研究中並計算受試者走路速率,以每天走路最多的30分鐘及60分鐘計算。
當研究人員調整每日步數後,再將第一四分位(每天走3553步)與第四四分位(每天走10901步)相比;
每日走路尖峰時段30分鐘以及60分鐘速率較高,死亡率較低(關係減弱,但仍然維持顯著),風險比皆為0.67。



但調整每日步數後,將第一四分位(每天走3553步)與第四四分位(每天走10901步)相比,
每日每分鐘走40步或更快(定義為有意的步行)以及每分鐘走100步或更快(定義為中等步行速度),
則與死亡率無顯著相關。


每天多走路為佳
呂孟凡說明,若民眾不喜歡刻意做運動,從這篇研究結果可看出,
光走路就能降低各種原因的死亡率。
60歲以上長者可參考每天走6000至8000步目標;
尚未滿60歲的成年人則可以參考每天走8000至10000步目標。
「每天多走路就對了」!

dickan 發表於 2022-6-25 18:33:03

心臟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透過日常四項健康行為,可以保持健康、降低或預防患病機率。
1、不抽菸:本身有抽菸習慣者,建議開始執行戒菸計畫。戒菸可以降低患心臟病、肺部相關疾病、癌症,其他與抽菸有關的疾病的風險。


2、吃得健康:攝取均衡食物在任何年齡對於維持健康都是不可少的。均衡飲食的好處可以讓健康的人壽命更長,降低罹患肥胖、心臟病、第2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


A、兒童營養:寶寶從出生到兩歲,這階段營養對於成長和發育相當重要。剛出生的寶寶用母乳哺餵,為生長時最佳營養來源。可以降低氣喘、肥胖、第1 型糖尿病、耳朵和呼吸道感染以及嬰兒猝死症 (SIDS) 風險。寶寶6 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吃母乳和嬰兒配方奶粉以外的食物及飲料。


B、成人營養:良好的營養計畫,包括各種水果、蔬菜、全穀物、瘦肉來源的蛋白質和低脂乳製品,並且限制日常中添加糖、飽和脂肪和鈉的攝取。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癌症死亡能靠走路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