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為什麼比較長壽?
女性為什麼比較長壽?有些專家認為或與下列因素有關:1. 性荷爾蒙造成壽命和死因上的差異。 有證據顯示,睪固酮會令男性衝動、易怒,攻擊性和活動力增強。從青春期開始,男性荷爾蒙分泌增多,有些科學家稱這段時期男性死亡率增高為“睪固酮中毒”(ex.前些日子社會新聞的爭風吃醋事件)。步入中年後,睪固酮還會增加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提高男人得高血壓和中風的風險。相反的,女性荷爾蒙動情激素卻為停經前的婦女提供了保護作用,降低年輕女性罹患心臟病和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近來醫學研究也顯示,動情激素或許能預防老人癡呆症等腦部疾病。
2. 染色體中藏著長壽的秘密。由於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而男性是XY,男女在性染色體上的差異,會影響到某些疾病的發生率。 1986年,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X染色體上有一個基因在DNA修復上扮演了關鍵角色。假如男性在這個基因上有了缺陷,身體修復基因病變的能力就會受損。而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發生的病變日積月累之下,就可能加速老化和引起疾病。女性由于有兩個X染色體,因此比男性多了一重保障。例如性聯遺傳疾病(色盲、蠶豆症、黏多醣症、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血友病…),一旦男性X染色體上的基因有缺陷,那就無可避免的會發生疾病了。
3. 行為模式的不同。美國的老人醫學專家克羅斯在《為什麼女人活得比男人久》一書中,比較了男性與女性在健康行為上的種種不同。她指出,男人從小就學著表現男子氣概,不輕易示弱,能夠忍受痛苦和不適的男人往往備受讚揚,而女人卻比較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與預防疾病,也比較願意向外尋求協助;男人喜歡冒險,女人則很少從事有害健康或冒險的活動,例如男人比較常開車,也比較喜歡開快車,因此發生交通意外的機會也比較大。此外,男性從事危險工作的比例也比女性高;而女人多半希望自己身體苗條,男人卻很在意自己夠不夠強壯。在愛美心理驅使下,幾乎所有的女性都比較注意飲食習慣及運動; 男人吃的肉類、脂肪、乳制品、蛋和高熱量的食物多半比女人多,而女人則吃比較多的蔬菜、水果和低熱量飲食;男人吃東西比較狼吞虎嚥,女人則比較注意儀態細嚼慢咽;吸煙和大量飲酒的男性也比女性多…。
4. 修復細胞損傷的能力不同。生物每天都要攝入能量,這些能量一部分用於生長,一部分用於體力和腦力,一部分用於繁殖,還有一部分用於機體的維護。若根據傳統的思維,生命體一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生存。可是近年來流行一種所謂“自私的基因”之觀點,說明保存生命並非生命的本意,大自然在設計生命的時候其實蘊涵著更深的邏輯。過去我們一直認為基因是我們的附屬品,可是按“自私的基因”的觀點,我們才是基因的附屬品。基因是自私的,它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更多地複製它自己。我們所謂的軀體只不過是基因用來複製和傳播的工具,軀體的存在價值是依它對傳播基因的利用價值而定。這種論調聽起來好像很複雜,也有點像是電影”異形”的情節^^。按照這種邏輯,一個生命體即使保養再好,生命得以無限持續下去,它也只不過是一個基因的拷貝,但若是它能生養出很多子嗣來,讓每個後代身上都帶有它的基因,那對于基因來説,才算達到“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天擇的強大壓力下,為了保證物種的繁衍,生物體在分配能量時,優先考慮的是繁殖。於是就繁殖的重要性而言,雌性的身體顯然比雄性更重要,因為雄性動物在提供了精子之後就可以拍拍屁股揚長而去,但雌性還要承擔起生育孩子的重任(註:海馬算是少數的例外)。—旦雌性身體不佳,子代就有可能胎死腹中。所以從繁衍的角度説,女性的身體似乎比男性更有存在的價值,因此大自然賦予女性身體更完善的修復細胞損傷的機能(小編OS:難怪有人說女性懷孕是改善體質的契機)。科學家也的確在一些嚙齒類動物的實驗研究中找到了一些證據,證明雌性個體的細胞修復損傷能力要強於雄性個體。不過,若把雌鼠的卵巢切除後,這種修復能力的差別就消失了。反之,對於雄性而言,由於其身體對於哺育後代沒有太大的作用,在他們身上「繁殖」和「存活」這兩個目的的關連性就沒那麼緊密了。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