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long 發表於 2019-8-5 11:23:36

如何才是生活之道呢?

本帖最後由 2along 於 2019-8-5 11:25 編輯








如何才是生活之道呢?


在人間不能沒有生活,說到生活,人人都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民生物需。 除了基本的物質生活以外,有的人嚮往愛情,有的人重視名聞,有的人追求權位,有的人愛好藝術,有的人虔心信仰等,不一而足。 如何才是生活之道呢? 試論如下:

一、物質的生活要淡泊:人在世間生活,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物質生活,因為人要穿衣、吃飯、居住。 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果衣食不足,還談什麼道德仁義呢? 但是物質生活也不能奢侈浪費,應該簡樸節約為好。 唐太宗得天下後,為了養民生息,不願意浪費金錢,所住的宮殿乃是隋朝的舊居,正因為他的簡樸愛民,才有後來的'貞觀之治'。

二、精神的生活要昇華:有了物質生活當然還不能滿足,還需要精神生活,例如,要愛情,男婚女嫁;要讀書,充實學問;要精神愉快,甚至要修養道德人格,要培養忍耐毅力等。 物質生活解決了,精神生活昇華了,人生基本的生活架構就算完成了。

三、藝術的生活要豐富:一般人有了物質與精神生活以後,進而還會追求藝術生活。 所謂藝術生活,就是要美感,要氣氛,例如繪畫、雕刻、美術、音樂等。 甚至自己的儀容、姿態,都要有美感。 確實不錯,藝術的生活能提升人的質量,能增進社會的文明,人間能多一些藝術,就增多一些真善美。

2along 發表於 2019-8-5 11:23:59

四、信仰的生活要超越:當物質、精神、藝術生活都擁有的時候,人不一定就都能滿足,因為不管怎麼樣還是在人間。 世間的有為法都是對待的,有善惡、美醜、苦樂、生死等,所以都在煩惱裡流轉。 這時候每個人都會想到,生命應該要超越時空,超越生死,超越一切的對待;因為覺得人生的價值應該要超越,要把生命安住在一個不生不滅的境界,所以進而會需要信仰的生活。


五、獨處的生活要用功:不管什麼樣的生活,人在世間常常會有獨居的生活,例如晨起大家都還在睡覺,這時候做什麼呢? 又如夜晚睡覺前,一個人獨處一室,又如何消磨時間呢? 一個人獨處時要會用功,例如禪坐、誦經、止觀、念佛、禮拜等。 如果獨居的時候會得用功,就會感到生活很豐富,內心很充實,自然覺得世、出世間都非常美好。


六、群居的生活要無我:人當然不能離群而獨居,必定要過群體的生活。 人的一生當中,除了父母、夫妻、子女以外,還有親戚、朋友、同事、同胞等,必定時時會參與很多的群體活動,諸如宴客、開會、共事等。 和群體共同生活時,最重要的是要能以'無我'之心來處眾;能以無我來面對大眾,以無念來對治妄念,以空見來包容一切,則生活何樂如之!

nothunder 發表於 2019-9-14 11:03:32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正像马克思说的生活就是向困难发起一次次进攻,
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压力才会有奋起,有险阻才会有进击。
波涛汹涌的航程,才能造就驾驭风浪的水手;
坎坷曲折的人生,才能培育病况于斗争的勇士。

riman 發表於 2019-9-23 15:19:40

《氣功跑步》以「心」為出發點,強調運用意志,達到專注與放鬆。能專注,就能維持正確的動作與呼吸;能放鬆,就能順應環境的變化而不受衝擊,當一位跑者能靠意志自由地掌控身心,
並不假思索的做出正確回應,每一次跑步都將是充滿無限樂趣的探索,而那些因為錯誤動作和與環境對抗所造成的傷害,
也將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身體與環境帶來的正向回饋,每一次跑完步,所獲得的將是身心的成長與滿足。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才是生活之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