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沒有你想像的那樣可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未來幾年全球將出現死亡高峰。世衛組織說,到2030年,全世界死亡人數將從2015年的5600萬人上升到7000萬人。出現死亡高峰主要有兩個原因,死於心臟病以及癌症病人的增加;其次,人們壽命延長所帶來的死亡推遲。誰都知道死是生的終點,人類最終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然而,談論死亡總是令人忌諱的。或是出於對死亡的擔心和恐懼,或許出於宗教及文化等原因。因為死亡的神秘、痛苦、幻滅與虛無。死亡過程但是,英國臨終關懷醫生凱瑟琳·曼尼克斯(Kathryn Mannix)認為應該打破圍繞死亡的禁忌。讓人們知道死亡可能並不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可怕。最近,英國也鼓勵醫生在面對時日不多的病人時,與他們展開關於死亡的坦誠對話。曼尼克斯說:「很多時候人們不知道如何談論死亡這個字眼,所以乾脆緘口不言。結果大家在面對親人死亡時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死亡到底多近多遠?」「結果是一片悲傷、憂慮和絶望的景象,」她說。[*]解析人類生死情結:尋找長生不老的真諦
[*]假如我們知道了自己的死亡日期和方式
[*]百歲壽星在瑞士實現生日願望"尊嚴死"
[*]死亡究竟是什麼感覺
曼尼克斯表示,我們應該讓大家知道死亡的真相,坦誠地探討死亡。
現年85歲的BBC知名主持人瓊·貝克維爾(Joan Bakewell)參與製作和主持了6集有關死亡的系列節目,探討英國人對死亡的態度,試圖揭開死亡的神秘面紗。
那麼,正常的死亡應該是什麼樣?是不是像電影、電視中所描繪的那樣?
根據曼尼克斯的描述:「死亡就像出生一樣其實就是一個過程。病人逐漸地變得更加疲倦。隨著時間的推移,病人睡的時候多,醒的時候少…… 有時,病人在睡眠過程中處於昏迷狀態。這一變化雖然微小但卻非常重要。我們叫不醒他們。但當他們醒來時會說他們睡得很香。這時我們就知道這種昏迷對病人來說並不可怕…… 最終他們會一直處於無意識狀態。」
她說,「病人此時此刻處於一種放鬆狀態,他們呼吸時不會有意識地清理喉嚨聚集的粘液和唾液。這時喉嚨就會發出很響的聲音。這就是人們平時所說的『垂死掙扎』(death rattle),並認為這很恐怖。但其實,我由此會判斷出我的病人處於深度放鬆和昏迷狀態。當空氣經過肺部呼出呼進時,穿過喉頭粘液的氣泡發出這種聲響。他們自己並無知覺。在生命最後時光還會出現一段淺呼吸。最後是呼出一口氣,不再有進氣。有時這一切發生得非常安靜,家人都沒有留意到。」
曼尼克斯說,正常的死亡過程是非常平和。我們可以感知到死亡,可以為之做凖備。我們應該為此感到安慰。
英國麥克米倫臨終關懷護士(Macmillan palliative care nurses)送走過無數老人。
根據她們的經歷,有些老人自己離世前會有預感。例如,有位老人告訴一位護士,「再過兩個星期我就80歲了,我要舉辦一個生日派對,之後我就可以走了」。兩個星期後,果真這位老人就離世了。
還有些老人在半昏迷狀態下表示,他們願意死去。他們說自己已經看到天堂,那裏非常美好。因此對死亡沒有恐懼。
其實,好死(a good death)這個詞不但中國文化中有,西方文化中也存在。
在家中離世,有家人親友陪伴,安詳地死去應該算是「好死」。
根據英國最新統計顯示,大多數人都希望能夠在家中辭世,然而現實生活中一半人死在醫院裏。英國去年在家中去世的人不到四分之一。
許多病人臨終前飽受疼痛煎熬,特別是癌症病人。因此,病人能夠用上像嗎啡等阿片類止痛藥物(opioids)緩解疼痛至關重要。無痛死亡關係著病人最後時光的生命質量,也成為好死的一個關鍵因素。
多年前,被稱為英國「殺人醫生」的希普曼(Harold Shipman)利用止痛鎮定藥物在行醫期間殺死了多達200多位病人,成為震驚英國全國的醜聞。
希普曼事件也讓醫生在給臨終病人使用嗎啡等鎮痛藥物方面帶來顧忌。
現實中,醫生們往往使用鎮痛劑時為時過晚,或是藥量太輕,使病人無法在臨終前完全避免肉體病痛。
https://s.yimg.com/ny/api/res/1.2/JZAbecyfA3QzjX06ANKWjA--/YXBwaWQ9aGlnaGxhbmRlcjt3PTk2MDtoPTU0MDtjZj13ZWJw/https://s.yimg.com/uu/api/res/1.2/doEnhkVVZg.HVIna7nVNcA--~B/aD0zNjA7dz02NDA7YXBwaWQ9eXRhY2h5b24-/https://media.zenfs.com/en/bbc_trad_chinese_tw_489/f691b24545513c92ba86605bf76ff50f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