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zhu 發表於 2021-9-3 09:51:18

从冷门到热门,小众博物馆的三大“吸粉秘籍”

https://www.topnews007.com/upload/default/20210825/6d27d20c995951ad4f7fb039eba515f8.jpg相比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小众的专门类博物馆往往“专精一门”,出“奇招”吸引特定观众。暑假期间,越来越多观众走进“小众”博物馆打卡,“小众”博物馆正越来越走向“大众”,展品也从相对“冷门”变得越来越“热门”。
专门类的博物馆是如何吸引观众到访的呢?不妨走进一些“小众”博物馆,看看他们的花式“吸粉秘籍”。https://www.topnews007.com/upload/default/20210825/7a5bcd5d09ebf94b5ca635863120ad8b.jpg招式一:身怀绝技的“硬气功”专门类博物馆的藏品往往是某一领域物品的集中展示,专业上的不可替代性抓住了不少观众的眼球。据了解,中国电影博物馆除了展陈电影相关展品,还会持续在馆内放映厅播放各种类型电影,并定期组织专题电影展,这种展映结合的方式就是电影博物馆练就的“硬气功”,着实吸引了不少电影爱好者持续造访。像电影博物馆一样“功力深厚”的专门类博物馆还有国家动物博物馆,后者以馆藏标本闻名科学界,现有各类动物标本893余万件,收藏范围涵盖在我国分布的各主要类群和代表性种类。标本就是该馆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介绍说,目前游客可以看到的馆内标本都是剥制标本,相比科研使用的假剥制标本形态更为生动,有的还模拟了动物存活时的生存状态,可以让观众在极近距离观察动物的细节特征。https://www.topnews007.com/upload/default/20210825/a12b995aef46abe1a4ca6549a1807b19.jpg招式二:打通经络的“八段锦”专门类博物馆往往聚集了领域内较多专业人才,这些学界大咖不仅在馆内频频露脸,还会走出博物馆,走进校园、走近媒体、走近网友,通过打通自身的传播“经络”,助推观众的探馆热潮。今年5月,有“藏狐主任”之称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探访了国家动物博物馆,其探馆视频吸引了不少年轻粉丝随后造访。一直以来,像张劲硕、张辰亮这样的专业人士致力于把馆内的知识“打包”传播,吸引众多观众前来“打卡”。
比如,通过对云南象群北移南归、杭州金钱豹出逃等热点事件进行解读,网上的科普“up主”们让更多人对动植物的生存习性和环境产生了兴趣,进而带动人们走进相关专业博物馆,带起一波关注自然科学的热潮。同时,线下的互动渠道同样重要。国家动物博物馆同一些小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仅邀请学生到馆参与活动,还会派馆内人员到学校讲课。“我从刚刚到国家动物博物馆工作开始,就去小学上科普课,已经坚持了12年。”张劲硕说。
https://www.topnews007.com/portal/article/index/id/17678/cid/5.html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冷门到热门,小众博物馆的三大“吸粉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