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應該怎樣吃?何時吃?
益生菌應該怎樣吃?何時吃?其實每種菌類喜歡的酸鹼環境都不太一樣,如果飯前服用,可能胃酸太強會影響益生菌的定值率,有些人建議飯後吃,因為有了食物的影響,胃的酸鹼度變得沒有那麼酸性:有助益生菌的生存。益生菌不能和什麼一起吃?建議要配搭40度以下的溫冷水,因為益生菌是怕熱的,所以最好不要和熱茶咖啡等一起食用。吃多久才看看有沒有功效?我建議吃一個月以上,看看對身體的反應,如果沒有特別改善,可以轉換不同的益生菌試一試。菌株是什麼?菌種越多越好?益生菌同一菌種底下,還細分分為許多菌株 (strain),菌株與功效有直接的關係,有些與改善過敏,調節免疫有關,有些則與改善情緒,幫助入睡有關,可依個人需求做選擇。要注意的是不能只看益生菌三個字,而是要看清菌株是否有專利字號,這是菌株的身份證,市面許多產品,完全沒有寫菌株,菌株的安全合法是非常重要的,寫得含糊的,儘量避免選擇。菌種與菌株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在同一種益生菌群組下,菌株分好多種,菌株與功效有直接的關係,有些著重調理體質,加強免疫力,有些同消化代謝有關,有些與身心保養有關,就如同維他命A,維他命B,維他命C,都有各自截然不同的生理功效,益生菌也是一樣,不能因為看到益生菌便以為能醫百病。應該選擇有專業的研發團隊,清楚履歷的專利菌株,經研究成果支持的機能功效,有可靠安全性的研究報告,有完整的產品檢驗報告,可信賴的品牌符合上述條件,才是有品質保證的益生菌。益生菌最常見的菌種A 菌: 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B 菌: 比菲氏菌/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species)C 菌: 乾酪乳酸菌(Lactobacillus casei)LGG菌: 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P 菌: 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R 菌: 洛德乳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每種類別都有多分支菌種,而通常同一類別的功能大致相似。當然還有不少並不常見,在此不多述,功能可向生產商查詢,在下方有三個常用功能作簡單推介。濕疹、過敏等免疫系統問題益生菌推介:LP菌-副乾酪乳桿菌 (Lactobacillus paracasei)、LGG菌 — 鼠李糖乳桿菌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龍根菌-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改善腸道問題:A菌-嗜酸乳桿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B菌-比菲氏菌/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species),龍根菌-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C菌-乾酪乳酸菌 (Lactobacillus casei),R菌-洛德乳桿菌 (Lactobacillus reuteri)菌數不在多,在於活菌有多少?益生菌並不是菌數越多越好,很多廠商會用便宜的腸球菌讓數量增加,其實腸球菌通常在為胃裡被消化掉,很少能真的進入腸裏面,能夠在腸道定殖,抵達腸道,專家指出菌數落在100至300億最適合,超過300億以上的菌數並不會有更好效果。不少廠商會強調自己的益生菌菌數量多,但菌數不會是唯一的判斷標準,首先必須分辨出廠菌數還是保證菌數,因為活菌會隨着出廠時間和保存條件下降,而保證菌數指的就是在依條件保存的情況下,到保存期限的最後一天確定還有的菌數。現在的廣告,會誤導消費者選擇益生菌時只關心菌數量高不高,菌株多不多!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