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是栽在「情緒失控」上?
有兩個女人都遭遇了失戀,一個的態度是:“我對你這麼好,你為什麼要跟我分手,是我做錯了什麼嗎?沒有你我以後要怎麼辦。”另一個認為:“分手肯定是有原因的,不合適也就不勉強了,好聚好散,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第一個女性之所以這麼痛苦是因為她把愛情當成了生活的全部,當成了她的依靠,一旦失去愛情,她也許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她失去的不只愛情,還是她以愛情為生的生活,她才會這麼難過。
第二個女性她能清楚地認識到失戀的本質,不是他拋棄她,而是他們倆歸根結底不合適,
所以分開也許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艾利斯宣稱:人的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事件的本身所引起,
而是由經歷了這一事件的人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
然後問你為何總是栽在「情緒失控」上?
情緒本身是沒錯的,情緒機制是人類在經歷了漫長的進化過程之後固化的一種本能,
在原始社會,這種本能能讓我們在面對突發情況時迅速做出反應並得以存活下來。
在面對險境時,我們往往會表現出恐懼的情緒;在遭遇挑釁時,我們往往會表現出生氣的情緒;
在遭遇重大痛苦時,我們往往會感到悲傷.....
這些都是情緒的本質,不必害怕,情緒適當的發洩對心理健康是有好處的。
但這種能力不是現在就自帶的,如果一個人不經過後天刻意學習和訓練,
很難擺脫情緒的習氣,總是不自覺地陷入情緒的陷阱,很容易情緒失控。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