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失去的背後必有所得
每一失去的,
背後必有所得。
每一所得的,
背後也必有失去。
命運如同手中的掌紋,
無論多曲折,
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當你長大時,
你會發現你有兩隻手,
一隻用來幫助自己,
一隻用來幫助別人。
在每一丝曙光破晓之前,
一定是快要窒息的漫长黑夜;
在每一次荣光到来之前,
一定有太多狼狈的时刻,
被看不起的日子;
在每一阵掌声到来之前,
总有太多唏嘘,
太多冷眼;
在每一个山顶峰巅,
总有贝壳;
每一片浩瀚的沧海,
都是过去的桑田。
所以在每一个快要放弃的时刻,
记得对自己说:要加油,不要哭。
一束束的薔薇,枯了又黃,
將軍征夫白髮淚,
不見人未還,
關山無鳥影,
烽火連天,
家書萬金,
一字一淚眼,
一句一踉蹌,
書箋淚淹沒,
新婦望眼欲穿,
新婚燕爾,
天不遂願,為何?
紅塵裡註定單身行走嗎?
注定擦肩有轉身嗎?
錯過又如何彌補? 天意!
在每一個山頂峰巔,
總有貝殼;
每一片浩瀚的滄海,
都是過去的桑田。
所以在每一個快要放棄的時刻,
記得對自己說:要加油,不要哭。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Ss3jMUORyNvC5wNl6NlmKO1IWEd_7dlWieL4x9z-BPZF9Sw7KC_A
徐志摩曾經寫道:「愛是一場催眠,醒來之後你被誰吸了靈。這就是為什麼愛過之後,總覺得不僅失去他,也失去了一部分自己。被愛的人總是掌靈者,去愛的人反而失魂。在每段真心付出的感情中,總有一個人獻祭了靈魂,收穫了殘忍。」
當愛情忽爾而至,我們都躲避不及。上至王室,下至草根,無不陷在一個情字之中。外在條件好的人,總是吸引更多的追求者;外在條件差的,那得當一個僕役,放下尊嚴,與其他人爭風吃醋,伺候那位掌管你靈魂的人。但是,愛情從來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事,我們的心血隨時付諸東流。只是,我們卻總是執得起,放不下,彷彿將一段情放在心扉,它便會將我們的心噬去一口,然後與在那個缺口與我們的心融合。日後要挪去,免不了剖心泣血。如此一想,假若換個角度,愛情也算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事,但獻靈者所收獲的,是殘忍。
中二那年,我喜歡過一個女同學,嚴格一點說,她也算是我的初戀情人,雖然我不承認。她體態輕盈,膚色白哲,一顰一笑總帶著惹人憐愛的柔情。那時我只是一個宅男,哪敢高攀她的高貴?但情到濃時,再大的自卑也可以喚醒激情。我私下跟她聯絡了半年。她大約逢晚上九點半在MSN上線,我每天九點三便待在電腦前,等待她的上線鈴聲,為的只是當「第一個」問候她的人,讓她感受到我的熱切。
還記得我在雅虎輸入她的全名及小學的校名時,曾尋得她彈琴的表演片段,看見她彈琴的嫵媚,聽見她琴聲的清純樸質,我更無力抗拒她的魅力。我至今仍然不清楚,是她彈琴的影像讓我深愛她,還是我深愛她,所以我才陶醉於她的琴聲。當我們情迷於一個人的時候,就是這樣,我們無法解釋自己的行為,無法辨清自己的思緒。
大約半年後,在愚人節那夜,我表白了。借愚人節的名義表白,一開始只是想愚弄她,後來又覺得,不妨借此試探一下虛實,反正失敗了也有個寬闊的下台階,沒想到,我最後愚弄了自己。那夜我用MSN跟她說:「我有一件事想告訴妳。」一見她在輸入回覆,我便繼續敲打鍵盤:「其實……我喜歡妳很久了。自從去年第一次看見妳,我便情不自禁地喜歡妳了。我覺得妳很美,也覺得妳很有氣質。」回想起那時的表白辭,我也覺得自己的文字過於稚拙。我還說了一些事情,但太模糊了,我記不清。最後我說:「妳可以當我的女朋友嗎?」
她十多分鐘以後才回覆,那段時間,簡直像靜止了一樣,我看著時鐘,見證著時間流淌,但又覺得整個世界都因為我的至誠而停頓了。年少時的我們,總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沒想到,她覆道:「你給我一點時間,我洗完澡後告訴你。」看見這一句,再一次,時光停頓,或者說,時間流逝得極度古怪。這就是愛的催眠的魔力嗎?她洗完澡後,便答應當我的女朋友了,這太讓我振奮,我在電腦螢幕前尖叫一聲,以至家人敲門問我發生了什麼事。為了她,我準備獻祭靈魂(也許早已獻了)。
但為什麼我不把她當成我的初戀?那是因為,兩個星期後──我們還未談過電話(我們還沒有手提電話),還沒約過會(那是考試期),還沒牽過手──便分手了。其實我也不知道具體的原因。自從表白後,她在學校會避避忌忌的,即使她就坐在我的前方,我們之間仍然彷彿隔住了幾重屏障。放學時,我試過等她放學,接她回家,但她還是冷漠地拒絕了。只有晚上,就只有對著電腦螢幕,我們才比較像情侶。但她也只在九點半在上線,在十點左右便下線,沒有為了我而多花半小時。然後過了兩個星期,我們便莫名其妙地分手了。我只記得她說過,我很煩,當然,我也分不清了,這究竟是我的猜測,還是她的自白。再等了她數個月,毫無生機,我便很清楚,自己收獲了殘忍。
雖然我不承認這是我的初戀,但我還是為它痛了,因為我第一次確切地感受到,我不僅失去了一個人,我還失去了一部分自己。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