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迷電玩 考第一變留級
學生沉迷電玩 考第一變留級(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現今數碼世代的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不少學生亦會使用資訊科技幫助學習,但若不適當使用可能弄巧反拙,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利用一年時間追蹤學生使用資訊科技情況,發現最無法善用資訊科技的學生,大部分時間使用電腦玩樂而非學習,有曾在小學考第一的學生,沉迷使用電腦令成績一落千丈,更在中學留級。
資訊科技的發展迅速,學生學習時遇上不明白地方,通過互聯網很易搜尋資料,不過一旦沉溺網上世界,不能自拔的後果可能非常嚴重,港大教育學院副教授袁海球及其研究團隊,獲得中央政策組及研究資助局撥款,展開為期兩年「數碼鴻溝與資訊科技教育」研究,當中花一年時間追蹤二十二名小學及中學生,了解他們使用資訊科技情況。
團隊將追蹤的學生個案歸納為三個類型,分別是能善用資訊科技學習的產出型使用者(Productive Users)、使用資訊科技習慣一般的普通型使用者(Average Users)及掙扎型使用者(Struggling Users),袁海球表示,最無法善用資訊科技的學生屬掙扎型使用者,「七個個案均是中學生,他們使用資訊科技極不平衡,使用電腦其間是玩樂而非學習,男生較多花時間玩網上遊戲,女生主要在網上觀看影片。」
團隊在追蹤學生個案的過程中,發現一位中學生在讀小學時成績優異,曾考第一,但由於無善用資訊科技,最終成績一落千丈,中三須留級,「小四、小五起沉迷玩遊戲機及上網,令成績開始變差,父母曾中斷家中的網絡,但他逢周末到親戚家便會用電腦玩樂,家長對此亦沒有辦法。」負責這個案的研究團隊成員程妙婷稱。
袁海球相信,由於學生於初中正值反叛期,令家長難以監控,是最難處理的階段,因此七個屬掙扎型使用者的個案均是中學生,他鼓勵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為子女作好榜樣,「如食飯時不要使用手機,亦有父母得知子女喜歡數學,曾下載數學遊戲跟孩子一起學習。」他亦建議學校應充分發揮學生在科技上的技能,讓他們一展所長。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