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富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一)
有一個壞脾氣的男孩,他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 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個釘子在後院的圍欄上。 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 慢慢的,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 於是,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 他告訴父親這件事情。 父親又說,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 一天天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給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欄上的洞。 這些圍欄將永遠不能回復到從前的樣子。 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 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 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感悟: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 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給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二)
本世紀30年代,一位猶太傳教士每天早晨,總是按時到一條鄉間土路上散步。 無論見到任何人,總是熱情地打一聲招呼:“早安。 ”
其中,有一個叫米勒的年輕農民,對傳教士這聲問候,起初反映冷漠,在當時,當地的居民對傳教士和猶太人的態度是很不友好的。 然而,年輕人的冷漠,未曾改變傳教士的熱情,每天早上,他仍然給這個一臉冷漠的年輕人道一聲早安。 終於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脫下帽子,也向傳教士道一聲:“早安。 ”
好幾年過去了,納粹黨上台執政。
這一天,傳教士與村中所有的人,被納粹黨集中起來,送往集中營。 在下火車、列隊前行的時候,有一個手拿指揮棒的指揮官,在前面揮動著棒子,叫道:“左,右。 ”被指向左邊的是死路一條,被指向右邊的則還有生還的機會。
傳教士的名字被這位指揮官點到了,他渾身顫抖,走上前去。 當他無望地抬起頭來,眼睛一下子和指揮官的眼睛相遇了。
傳教士習慣的脫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
米勒先生雖然沒有過多地表情變化,但仍禁不住還了一句問候:“早安。 ”聲音低得只有他們兩人才能聽到。 最後的結果是:傳教士被指向了右邊——意思是生還者。
感悟:人是很容易被感動的,而感動一個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捨,巨大的投入。 往往一個熱情的問候,溫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靈中灑下一片陽光。
不要低估了一句話、一個微笑的作用,它很可能使一個不相識的人走進你,甚至愛上你,成為你開啟你幸福之門的一把鑰匙,成為你走上柳暗花明之境的一盞明燈。 有時候,“人緣”的獲得就是這樣“廉價”而簡單。
(三)
一個牧師正在準備講道的稿子,他的小兒子卻在一邊吵鬧不休。 牧師無可奈何,便隨手拾起一本舊雜誌,把色彩鮮豔的插圖——一幅世界地圖,撕成碎片,丟在地上,說道:“小約翰,如果你能拼好這張地圖,我就給你2角5分錢。 ”
牧師以為這樣會使約翰花費上午的大部分時間,但是沒過10分鐘,兒子又來敲他的房門。 牧師看到約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圖,感到十分驚奇:“孩子,你怎麼這樣快就拼好了地圖?”
“啊,”小約翰說:“這很容易。 在另一面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就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 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是正確的。 ”
牧師微笑起來,給了他的兒子2角5分錢。 “你替我準備了明天講道的題目: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也就會是正確的。 ”
感悟:如果你想改變你的世界,改變你的生活,首先就應改變你自己。 如果你的心理態度是積極的,你的生活也會是快樂的;如果你心理態度是消極的,那麼,生活也會是憂傷的。
(四)
有個年輕人,想發財想到幾乎發瘋的地步。 每每聽到哪裡有財路他便不辭勞苦地去尋找。 有一天,他聽說附近深山中有位白髮老人,若有緣與他見面,則有求必應,肯定不會空手而歸。
於是,那年輕人便連夜收拾行李,趕上山去。
他在那兒苦等了5天,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老人,他向老者請求,賜珠寶給他。
老人便告訴他說:“每天早晨,太陽未東昇時,你到村外的沙灘上尋找一粒'心願石'。 其他石頭是冷的,而那顆'心願石'卻與眾不同,握在手裡,你會感覺到很溫暖而且會發光。 一旦你尋到那顆'心願石'後,你所祈禱的東西都可以實現了。 ”
青年人很感激老人,便趕快回村去。
每天清晨,那青年人便在沙灘上檢視石頭,發覺不溫暖也不發光的,他便丟下海去。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那青年在沙灘上尋找了大半年,始終也沒找到溫暖發光的“心願石”。
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樣,在沙灘開始撿石頭。 一發覺不是“心願石”,他便丟下海去。 一粒、二粒、三粒突然,“哇……”青年人哭了起來,因為他剛才習慣地將那顆“心願石”隨手丟下海去後,才發覺它是“溫暖”的!
感悟:機會降臨眼前,很多人都習慣地讓它從手上溜走,一旦發覺時,就後悔莫及了,“哭”和“早知道”都是沒用的。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