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
萬聖節拼音:Wànshèng Jié (Wansheng Jie)
英文:All Hallow's Day,Hallowmas
萬聖節
萬聖節(HALLOWMAS),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是天主教、聖公會和東正教都有的節日。在天主教會和聖公會中,萬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在正教會中,萬聖節是聖靈降臨節(Pentecost)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因而標志着複活節季度的結束。在西方國家中每年的10月31日即是“萬聖節之夜”,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由於文化的差異,不同地區的人們會時常將萬聖夜誤稱爲萬聖節。不過,不同於聖誕節和平安夜,萬聖節與萬聖夜實則沒有什麼區别。人們往往就將西方的“萬聖夜”認爲是萬聖節,因爲當夜過了12點,就算是新的一天開始了。
詞語來源
很多民族都在萬聖節前夜有慶典聚會,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終約定俗成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翻譯成了萬聖節之夜。
萬聖節之夜類似於平安夜被稱爲 Christmas Eve,是指萬聖節(All Hallow's Day)的前夜。Hallow 來源於中古英語 halwen,與holy 詞源很接近,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萬聖節仍然被稱爲 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紀念所有的聖人(Hallow)那一天,要擧行的彌撒儀式(Mass)。
編輯本段萬聖節由來
起源一
關於萬聖節由來的,傳說最多的版本認爲,那是源於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着各種怪異面具,拎着刻好的蘿蔔燈(南瓜燈系後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游走於村落間。這在當時實則爲一種秋收的慶典;也有說是“鬼節”,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爲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爲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萬聖節來源
萬聖節來源
在中世紀的中歐,曾有過基督教摧毁異教徒的歷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慶典從未真正消除,不過以巫術的形式出現。這也就是爲什麼我們現在的萬聖節里,還留有巫婆的掃帚、黑貓、咒語等痕蹟。
起源二
類似於聖誕節和複活節,萬聖節及萬聖夜也來自於基督教對其它宗教的節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詮釋。萬聖夜起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們相信這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標志,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被稱爲“死人之日”,或者“鬼節”。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身體,在世 間游走,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險。人們會把食物放在門口吸引有主的鬼魂靈魂,而爲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載上面具。
當天主教傳教士登陸不列顛諸島的時候,傳教士們爲了壓制這種被他們視爲異端的德魯伊傳統,就把這一天之後的11月第一天定爲萬聖節,紀念天主教的聖人們,希望以此打壓這些鬼怪觀念,所以說是先有鬼節,後有萬聖節。也因爲這個原因,實際上萬聖節和鬼節的習俗,主要是在英倫三島和北美的前英屬殖民地,也就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等。其中美國的萬聖節前夜傳統最初由來自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移民於19世紀傳入,而其他發達國家則於20世紀末受美國流行文化影響而開始慶祝萬聖夜。
萬聖夜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繫起來。歐洲傳統上認爲萬聖節是鬼魂世界最接近人間的時間,這傳說與中國的盂蘭節類似。
https://sp.yimg.com/xj/th?id=OIP.Mb237e20aaa33a17c58525c450ad7b81aH1&pid=15.1&P=0&w=191&h=167
下週就是萬聖節了,不少業者看準商機,紛紛推出萬聖限定商品,台灣知名連鎖咖啡業者繼上次熱賣的夢幻紫甜薯奶霜星冰樂後,再推出萬聖節法古拉星冰樂,限量開賣只有台灣買的到;另外知名美式餐廳旗下飲料店則是主打萬聖節限量血袋飲料,要搶攻消費者荷包。
萬聖節限定喝「鮮血」!法古拉星冰樂、血袋飲料開賣
萬聖節,除了開一場熱鬧的變裝Party,以歡樂的氣氛趕走惡靈、帶來好運之外,各飯店也者也推出營造鬼怪氣氛的餐點,打造最難忘的「鬼節」,其中像是「斷臂漢堡」、太魯閣晶英酒店的「惡魔之眼」泡芙、神旺飯店的「手指餅乾」都讓人驚嚇度破表。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