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東亞織髮 East Asia Hair Weaving

香港自由行-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572|回復: 3

現代社會的生活何去何從

[複製鏈接]

19

主題

65

帖子

180

積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積分
180
發表於 2015-12-16 09:53: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們處在高度現代化的社會之中,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已經完全不像古希臘時期、不像中國的戰國時期,甚至也不像尼采生活的19世紀——雖然時隔才100多年,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無法想像的變化,其速度可謂是一日千里,面貌日新月異,舊的事物在不斷消失,新的事物在不斷湧現,然後新事物又被更新的事物所替換。  當前,我們正處於一個虛擬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特點就是一切都是“虛”的,沒有什麼是非對錯,沒有什麼永恆不變,沒有什麼絕對至上,一切都無法確定,變化莫測。

那麼,在這個變幻的虛擬時代,人們的生活應該何去何從?  或者說,我們到底應該過一種怎樣的生活? 對這一問題,可能很多人已經放棄了思考,因為一切都在高速運轉,人們無暇顧及身邊的任何“無關”的事物,包括他或她自己——除非自己出了什麼問題。  生活變成了“隨它而去,怎樣都行”。  人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不了解自己想要什麼;賣力工作、賣力享受讓我們過得稀里糊塗;人們覺得自己像是風中飛絮,沒有根基,孤獨無比。

19

主題

65

帖子

180

積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積分
180
 樓主| 發表於 2015-12-16 09:53:22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們的生活該何去何從?  這一問題必須重新拾起!

3.1社會發展與人類生活方式
普羅米修斯從太陽那里為人類獲取了火種,讓人類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可以用火保護自己不受動物的攻擊,可以製作工具和武器,可以耕地——人類的文明由此得到發展,使得人類可以和諸神平起平坐。 但是,當宙斯發現這一切之後,勃然大怒,他派人把普羅米修斯鎖在一座懸崖上,讓老鷹每天去啄他的肝臟,到了夜晚,普羅米修斯的肝髒又會長出來,但白天又會被老鷹啄吃,如此日復一日。  普羅米修斯為人類能夠享受火種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人類也同樣需要為此付出代價。

19世紀,人類自己發明了電燈,從此驅走了世界上的黑暗,帶來了“永恆”的光明。  人們便不再區分黑夜和白晝,所有的城市都一下子變成了“不夜城”,城市裡的機器沒有停止過運轉,人們也跟隨著減少了睡眠。 人們把自己的生命也當成了與其他物種競爭的一種工具,再也沒有什麼能讓我們感到敬畏。  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失眠症,他們不甘心每天睡去三分之一的時間,他們恐懼死亡,於是,自然的生命歷程也就此被改寫。

20世紀,電腦與網絡的發明,更加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人們原來需要數月才能完成的事情,現在可能只要數秒就能搞定。  我們料定每天閒暇的時間會更多,每週工作的時間會不斷減少,退休的年齡會提前,但是,我們錯了,至少目前的情境並非如此。  相反,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無法澆滅自己對新奇事物的渴望。  這頗具諷刺意味,機器本來帶給我們的是方便與快捷,但是,現在它們卻佔據了我們更多的時間。  有時,不得不想一想,是我們發明了機器、在操縱機器,還是機器在操縱著我們?

說實話,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讓人驚訝不已,近兩百年來我們發明的新東西可能比過去所有的都要多,當然我們“使其消失”的東西也非常之多。  可能連人類自己都無法相信,我們還以為有神靈相助——當我們還在慨嘆何時能有一種新的發明來使生活更加便捷的時候,這項發明往往已經存在或者不久便會誕生,儘管我們很快又會厭倦它。  正如崔健在他的搖滾樂里唱的:“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三個蘋果改變了這個世界”,現在網絡上有人如此戲稱。  我想這樣來理解它:第一個蘋果來自於上帝(伊甸園裡的智慧果),它讓人類擁有了智慧;第二個蘋果來自於自然(樹上掉下砸到牛頓的蘋果),它讓人類啟用了自己的智慧;第三個“蘋果”來自人自己(史蒂夫•喬布斯設計的Iphone手機),它自身就攜帶了智慧——人類把智慧送還給了蘋果(換言之,智能機器讓人類變笨)。  最後,我們發現,原來繞了一大圈子我們又回到了原點。  這不得不說是令人沮喪的,當然,也是值得深思的。

世界在不停地改變,社會在不斷地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變化。  但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在朝著哪一個方向發展?  在這個虛擬的時代,人們似乎並不在乎雜七雜八的問題,可是,人們卻仍然在意一件事——那就是, 幸福 。  人們在意“我幸福嗎?”“我們的生活方式有沒有帶來更多的幸福?”那麼,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是幸福的生活呢?  我想,至少,幸福不是所有人都過一種標准或時尚的生活,幸福人們不是快速得到或盡情享受某物,幸福也不是我們成為萬物之主——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3.2 存在主義 心理學與生活方式
虛擬時代就像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像尼采說的一切價值有待重估。  之前的生活價值觀受到了質疑,從前的生活規則也不再時興。  如今,指導生活的價值觀就如“淘寶店”裡的商品,擺在貨架上供人挑選。 這些價值觀來自簡化後的科學數據,科普工作者和媒體一起,用簡單的口號指引著我們的生活。  然而,這些媒體所宣傳的觀點相互矛盾、前後不一,通常還誇大其詞,以致我們無法蒙上自己的眼睛,讓他們牽引著向前走。

然而,就像一開始我提到生活哲學是古代的寶藏一樣,如今哲學已經不提供生活指導。  這個時代的特點是,人們都是高速旋轉的陀螺,只有當這個陀螺轉不動的時候,才有人來修理它。  相應的,哲學不再事先指引,教育不再教如何做人。  人們不再“愛智慧”,尤其愛知識;知識就是力量,智慧成了累贅。  在這個時代,醫學備受青睞,心理學受到熱捧——換句話說,凡能快速治病的就是好的。

於是乎,在這個時代,很大程度上,心理學便擔任起指導人們心靈的角色——心理學肩負著教育和治療的雙重任務。  在這裡,存在主義心理學應該發揮最主要的力量,因為存在主義心理學與存在主義哲學相一致,是一門關於人們生活方式的學科。  可以說,存在主義心理學的目標就是,幫助人們學習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過上幸福的生活。  正如科克•施奈德在《存在-人本主義治療》一書開頭的所問的:“人的一生應該如何度過?這一生中對我們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去追尋那些重要的事物?”

如今, 積極心理學受到廣泛的歡迎,由此可以得知,人們越來越關心自身生活的幸福。  然而,在存在主義心理學看來,幸福並不是指享受單純的快樂,不是指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追求幸福並不一定就能獲得幸福。  奧斯卡•王爾德說得很巧妙:“人生有兩個悲劇,一個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另一個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古以來充滿悲歡離合,除了追求幸福之外,如何來看待一個人全部的生活甚至那些“不受歡迎”的事件,對一個人的幸福來說也至關重要。

從存在主義心理學視角來倡導一種生活方式,我想,可以以尼采和莊子的生活作為參照,提出一些可供選擇的生活方式準則。  當然,尼采和莊子不是絕對的標準,類似的人還可以列出一長串的名單,其實,尼采早就告訴過我們要“成為你自己”。  同樣,我們在此提出的準則也不是絕對的要求,重要的是,想引起大家對自身生活的思考。  唯有思考之後所走的路,才是自己要走的路;生活,當然也是如此。


19

主題

65

帖子

180

積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積分
180
 樓主| 發表於 2015-12-16 09:53:40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所擬出的三條生活方式準則是:(1)過一種遵從內心而非外在的生活;(2)過一種注重精神而非物質的生活;(3)有一種有宇宙意識而非個體意識的生活。  前面兩條準則,我們從尼采和莊子身上可以輕易地發現——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精心選擇,追求精神自由,無視貧窮困苦,但是,這卻恰恰是我們現代人所背離的生活方式。  其實,對於生活的幸福,亞里士多德早就說過:“幸福就是具有中等的外部供應,而做著高尚的事情,過著節儉的生活。”最後一條,所謂有宇宙意識就是把個體作為是整個宇宙的一個部分,而非唯我獨尊、肆意妄為,狂妄的結果最後是無比的孤獨。  無怪乎尼采說:“在人群中,我感到比自己獨處還要孤獨。”把人類當作自然之子,歸於自然則無比愜意,對於這一點,斯多葛學派和莊子都有清醒的認識。

當然,對於生活,我們都無法說得太多,我們都不得不往下過——今日過去,明日又來,時不待我。  生活是一過性的,任何時間、任何事件都無法重複,所以,生活中的任何點滴都無比珍貴。  因此,更為重要的,不在於生活是否幸福,而是生活本身。  存在主義心理學的觀點與亨利•詹姆斯——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的弟弟——相當一致,亨利說道:“要盡全力無生活,不這樣就是錯的。不管幹什麼事情,只要有自己的生活就行。如果沒有自己的生活,那你還有什麼?”鄭世彥

26

主題

123

帖子

326

積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積分
326
發表於 2016-3-27 20:48:20 | 顯示全部樓層
知識就是力量,智慧成了累贅。  在這個時代,醫學備受青睞,心理學受到熱捧——換句話說,凡能快速治病的就是好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香港自由行-論壇 |網站地圖

GMT+8, 2024-5-20 09:35 , Processed in 0.0443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