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東亞織髮 East Asia Hair Weaving

香港自由行-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大明55

三十六計分析

[複製鏈接]

3

主題

23

帖子

61

積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積分
61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20:33:10 | 顯示全部樓層
“趁火打劫”:是乘敵人遭遇天災、內亂,或內擾外患交加的困境之際,給以打擊,從而撈取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好處,
但是這種招法,玩不好就會惹火上身,以致自焚。

如果一個國家或一個集團遭遇天災或內亂之火,而它的整體力量又沒有在火中燒光,來自外部的打擊,
就會使國家或集團內部的矛盾勢力結成一個整體,同仇敵愾,一致對外,抵抗與反擊打劫者,消滅打劫者。

因此,如果要打擊並消滅敵人,不能盲目地趁火打劫,要先袖手觀望,看火勢發展,等待火勢蔓延,
從內部燒垮敵人的有生力量,坐收漁利,這才是隔岸觀火的精髓。

在現代經商賺錢的經營活動中,利用此計主要是在國內外市場激烈的競爭之中,採取靜觀其變的態度,
等待有利的時機一舉加入,趁機佔領市場。可見,運用隔岸觀火之計不應是消極等待、觀望,而是要充分掌握競爭對手的矛盾,加速對策兩極轉化,取得成功。

3

主題

23

帖子

61

積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積分
61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20:37:50 | 顯示全部樓層
笑里藏刀:
戰國時,秦國派衛鞅率兵攻打魏國,魏國聞訊,速派公子邛抵禦。雙方勢均力敵。衛鞅想很快取得勝利已不可能,於是,衛鞅便籌劃一場假講和的騙術。這天,衛鞅派人給公子邛送去一封信。信中說:“我們曾是朋友,分別擔任兩國家的將領,說實話,我不忍心打仗,我願和你講和,成為盟友。咱們相約飲酒歡宴,互相退兵,使秦、魏兩國人民永遠和平、安寧。”公子邛見信後,甚為高興,以為衛鞅真有誠意,便按照他指定的地點來參加宴會,談判結盟。誰知,他還沒有走到談判地點,便遭到衛鞅埋伏軍隊的襲擊,進而襲擊公子邛的部隊,並把公子邛及其全軍俘虜到秦國。魏惠王聽到這個消息,慌恐不安,連忙答應割讓河西的大片土地給秦國。

袁世凱告密升官
在所有升官術中,告密被求官者視為升官最快、最省力的方法,既不花錢,又不用說好話,簡單的通風報信,就可以飛黃騰達,青雲直上。
袁世凱是中華民族的敗類,此人兩面三刀,陽奉陰違,喪盡天良,為虎作倀。袁世凱曾任駐朝鮮通商大臣,1895年起在天津小站訓練“新建陸軍”,1896年曾加入過康有為等組織的“強學會”,貌似進步,迷惑了一班子書生氣十足的維新人士,光緒帝對他也寄予莫大的希望。
  1897年,袁世凱任直隸按察使。為了尋求支持變法的軍事力量,光緒帝於9月16日在玉瀾堂接見了他。光諸帝先問他新政是否合宜?袁滿口讚揚。光緒心里高興,又問他:“要是讓你統率軍隊,你肯對朕忠心耿耿嗎?”袁馬上磕頭髮誓:“臣當竭力報答皇上厚恩,一息尚存,必思報效。”
第二天,光緒帝就降諭拔擢袁世凱為侍郎候補,令其專辦練兵事務,以此拉攏袁世凱支持變法。
1897年9月18日晚,維新派首領譚嗣同冒著生命危險,悄悄到法華寺袁世凱的住處,坦率說明自己來訪的目的,動員袁殺掉榮祿,包圍頤和園,迫使慈禧等就範,保護新政,救護光緒。否則就請他去頤和園告發,牟取榮華富貴。袁當場慷慨激昂地表示:“袁某與譚君都受到光緒皇帝的非常之遇,救護之責,非獨足下。”還拍著胸脯說:“誅榮祿如殺一狗耳!”
1897年9月20日,袁世凱離京請訓時,光緒帝再一次在乾清宮召見他,除勉勵袁好好訓練新軍外,還諄諄囑咐,要他保護新政,並賜密詔一道,表示對袁的信任。以光緒帝、康有為等為首的維新黨,既無政權,又無軍權,兩手空空,卻要對付慈禧這一幫根深蒂固的封建頑固勢力。大禍臨頭之際,只得孤注一擲,寄希望於這個外表擁護新法的袁世凱。誰知袁一到天津,便直奔榮祿住處告密。榮祿連夜趕回京城,直抵頤和園樂青堂求見慈禧太后。慈禧半夜爬起來聽了榮祿的報告,氣得七竅生煙,即刻帶領大批隨從擺駕還宮。於是,百日維新就此夭折,慈禧太后再次登上九龍寶座,開始“訓政”,變法君子被殺,光緒被囚瀛台。
袁世凱因告密有功,受到慈禧的寵愛,官位一升再升,最終成了影響清政府內政外交的北洋集團的首腦人物。

13

主題

73

帖子

179

積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積分
179
發表於 2014-9-7 08:37:05 | 顯示全部樓層
[size=14.3999996185303px]打草驚蛇:兵法早已告誡指揮者,進軍的路旁,如果遇到險要地勢,坑地水窪,蘆葦密林,野草遍地,—定不能麻痺大意,稍有不慎,就會“打草驚蛇”而被埋伏之敵所殲。
可是,戰場情況復雜變化多端,有時已方巧設伏兵,故意“打草驚蛇”,讓敵軍中計的戰例也層出不窮。
打草驚蛇之計,一則指對於隱蔽的敵人,己方不得輕...
戰例
春秋時期,絞國是一個小諸侯國,但其城牆高森堅固,宜守不宜攻。
楚國攻打絞國,採取正面進攻的方法,始終不行。
楚國謀臣使出一計:先派出一隊不帶武器的士兵,裝作打柴的農夫,到絞國城北的山中砍柴,
故意驚動了絞國的城防力量,絞國軍隊贏取了暫時的勝利。第二天,絞國集中優勢兵力,再一次的到山里捕...

13

主題

73

帖子

179

積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積分
179
發表於 2014-9-7 08:43:07 | 顯示全部樓層
抛砖引玉:
誘敵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間,而在類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誘敵者,疑似也;以老弱糧草誘敵者,則類同也。如:楚伐絞,軍其南門,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勿捍採樵者以誘之。
”從之,絞人獲利。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役徙於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門,而伏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又如孫臏減灶而誘殺龐涓。


公元690年,契丹攻占營州。武則天派曹仁師、張玄遇、李多祚、麻仁節四員大將西征,想奪回營州,平定契丹。
契丹先鋒孫萬榮熟讀兵書,頗有機謀。他想到唐軍聲勢浩大,正面交鋒,與己不利。
他首先在營州製造缺糧的輿論,並故意讓被俘的唐軍逃跑,唐軍統帥曹仁師見—路上逃回的唐兵面黃肌瘦,
並從他們那裡得知營州嚴重缺糧,營州城內契丹將士軍心不穩。曹仁師心中大喜,認為契丹不堪一擊,攻占營州指日可待。
唐軍先頭部隊張玄遇和麻仁節部,想奪頭功,向營州火速前進,一路上,還見到從營州逃出的契丹老弱士卒,
他們自稱營州嚴重缺糧,士兵紛紛逃跑,並表示願意歸降唐軍。張、麻二將更加相信營州缺糧、契丹軍心不穩了。
他們率部日夜兼程,趕到西硤石谷,只見道路狹窄,兩邊懸崖絕壁。按照用兵之法,這裡正是設埋伏的險地。
可是,張、麻二人誤以為契丹士卒早已餓得不堪一擊了,加上奪取頭功的心情驅使,下令部隊繼續前進。
唐軍絡繹不絕,進入谷中,艱難行進。黃昏時分,只聽—聲炮響,絕壁之上,箭如雨下,唐軍人馬踐踏,死傷無數。
孫萬榮親自率領人馬從四面八方進擊唐軍。唐軍進退不得,前有伏兵,後有騎兵截殺,不戰自亂。
張、麻二人被契丹軍生擒。孫萬榮利用搜出的將印,立即寫信報告曹仁師,謊報已經攻克營州,要曹仁師迅速到營州處理契丹頭人。
曹仁師早就輕視契丹,接信後,深信不疑,馬上率部奔往營州。大部隊急速前進,準備穿過峽谷,趕往營州。
不用說,這支目無敵情的部隊重蹈覆轍,在西峽石谷,遭到契丹伏兵圍追堵截,全軍覆沒。

18

主題

27

帖子

92

積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積分
92
發表於 2014-9-8 13:40:43 | 顯示全部樓層
擒賊擒王:
王,是國家、社團、機構、部門、宗派或幫會等社會組織的首領或核心人物,
是組織展開集體行動的指揮調度中心,是組織發揮整體力量的樞紐或關鍵,如領頭羊(人)的作用。
人們常說槍打出頭鳥,世間大多數人怕當出頭鳥,習慣隨大流。
因此一個組織的形成和發展取決於少數關鍵人物。一旦關鍵人物不存在,便樹倒猢猻散
。所以,要消滅和瓦解一個組織,攻擊的重心是它的首領和核心人物,一旦把他們擊倒,組織就會群龍無首。
用古人話說即“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擒王是控制和消滅一個組織的首要任務或核心任務,
但具體的實施又有很多做法,並可以用很多計謀。硬擒硬殺是一種辦法。
但往往要付出極高的代價而且不易成功。荊柯刺秦王就是一個例子,目的沒有達到,自己先成了肉泥。

9

主題

25

帖子

77

積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積分
77
發表於 2014-9-10 10:31:00 | 顯示全部樓層
釜底抽薪:
在官渡之戰中,司空兼車騎將軍曹操夜襲烏巢(今河南封丘西),焚毀袁紹軍糧,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性作戰。

袁曹兩軍正於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對峙,處於決戰的關鍵時刻。袁紹派大將淳于瓊率萬餘人護送軍糧,集中於袁軍大營後方40裡的烏巢。謀士沮授建議,增派將軍蔣奇率一支軍隊,守護烏巢翼側,以防曹軍抄襲。謀士許攸提出,曹操兵少,傾全力拒戰,後方許昌空虛。若派精騎輕裝襲許,則可奉迎天子討伐曹操,曹必被擒,即使不能生擒曹操,也必能將其擊敗。袁紹皆不採納。會許攸家人犯法入獄,許攸怒而投奔曹操,向曹操獻計說,袁軍糧草輜重車,皆存放在烏巢,防備不嚴。若派精兵奇襲,焚毀那裡的糧秣軍資,不出三天,袁軍就會自行崩潰。曹操欣然採納其計,留將軍曹洪、謀士荀攸守營,自率5000步騎兵,攜帶柴草,馬銜枚人不語,打著袁軍旗號,趁夜從小道疾馳,沿途詐稱奉袁紹令前去加強守備,騙過袁軍的盤問。既抵烏巢,立即包圍袁軍營寨,從四面縱火圍攻。袁軍毫無戒備,一片混亂,至拂曉時,淳于瓊見曹軍兵少,集結部隊,出營布陣,企圖反撲。曹操率軍迅猛衝擊,淳于瓊退回營中。袁紹在此危急關頭,堅持要先攻下曹軍官渡大營,以斷其歸處。部將張郃認為,曹營堅固,難以攻克,應全力救援烏巢,若那裡糧草被焚,大家都將成為俘虜。袁紹固執已見,置烏巢於不顧,只派少數兵力援助淳于瓊,仍督率部眾強攻曹營,不能攻克。當增援的袁軍迫近烏巢時,曹操堅持拒絕部下分兵阻擊的建議,嚴令士兵拼死衝殺,全力攻破淳于瓊營寨,斬殺淳于瓊,將屯積的全部糧草和車輛焚毀。曹操令割掉幹餘被俘士兵鼻子及所獲全部牛馬的唇舌,向袁援兵示威,袁軍將士甚為恐懼,旋即被擊潰。曹軍乘勝還師。烏巢糧草被燒的消息傳至官渡前線,袁軍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張郃因受誣陷而與將軍高覽臨陣反叛,燒毀軍械,向曹操投降。

至此,袁紹大軍急驟崩潰,官渡戰勢急轉直下,曹軍士氣大振,取得了決戰勝利。


18

主題

46

帖子

142

積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積分
142
發表於 2014-9-22 14:17:10 | 顯示全部樓層
假痴不癫 表面裝糊塗,實際很清楚,假裝不行動實際上是在暗中策劃等待時機。如司馬懿假病奪兵權;當時機不成熟時,決不可輕舉妄動。如姜維明知蜀漢國力不及曹魏,卻勞師動眾九伐中原,以至蜀漢民窮兵疲,終被曹魏所滅。在軍事上,此計不但是麻痺敵人、待機破敵的一種策略,還可作為“愚兵”之計來治軍。如宋代狄青在征伐壯族首領儂智高時,以兩面錢來裝神弄鬼,讓士兵誤以為有神相助,於是士氣大振。

假癡不癲,重點在—個“假”字。這裡的“假”,意思是偽裝。裝聾作啞,痴癡呆呆,而內心裡卻特別清醒。此計作為政治謀略和軍事謀略,都算高招。

用於政治謀略,就是韜晦之術,在形勢不利於自己的時候,表面上裝瘋賣傻,給人以碌碌無為的印象,隱藏自己的才能,掩蓋內心的政治抱負,以免引起政敵的警覺,專一等待時機,實現自己的抱負。三國時期,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這段故事,就是個典型的例證。劉備早已有奪取天下的抱負,只是當時力量太弱,根本無法與曹操抗衡,而且還處在曹操控制之下。劉備裝作每日只是飲酒種菜,不問世事。一日曹操請他喝酒,席上曹操問劉備誰是天下英雄,劉備列了幾個名字,都被曹操否定了。忽然,曹操說道:“天下的英雄,只有我和你兩個人!”一句話說得劉備驚慌失措,深怕曹操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負,嚇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幸好此時一陣炸雷,劉備急忙遮掩,說自己被雷聲嚇掉了筷子。曹操見狀,大笑不止,認為劉備連打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對劉備放鬆了警覺。後來劉備擺脫了曹操的控制,終於在中國歷史上乾出了一番事業。

此計用在軍事上,指的是,雖然自己具有相當強大的實力,但故意不露鋒芒,顯得軟弱可欺,用以麻痺敵人,驕縱敵人,然後伺機給敵人以措手不及的打擊。

15

主題

36

帖子

117

積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積分
117
發表於 2014-9-29 21:12:10 | 顯示全部樓層
[size=14.3999996185303px]樹上開花:
[size=14.3999996185303px]

'張飛敗曹
樹上開花,是指樹上本來沒有開花,但可以用彩色的綢子剪成花朵粘在樹上,做得和真花一祥,不仔細去看,真假難辯。
此計用在軍事上,指自己的力量比較小,卻可以藉友軍勢力或借某種因素製造假象,使自己的陣營顯得強大,也就是說,在戰爭中要善於借助各種因素來為自己壯大聲勢。
無人不知張飛是一員猛將,而他卻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劉備起兵之初,與曹操交戰,多次失利。劉表死後,劉備在荊州,勢孤力弱。這時,曹操領兵南下,直達宛城,劉備荒忙率荊州軍民退守江陵。由於老百姓跟著撤退的人太多,所以撤退的速度非常慢。曹兵追到當陽,與劉備的部隊打了一仗,劉備敗退,他的妻子和兒子都在亂軍中被沖散了。劉備只得狼狽敗退,令張飛斷後,阻截追兵。
張飛只有二三十個騎兵,怎敵得過曹操大隊人馬?但張飛臨危不懼,心生一計。他命令所率的二二十名騎兵都到樹林子裡去,砍下樹枝,綁在馬後,然後騎馬在林中飛跑打轉。張飛一人騎著黑馬,橫著丈二長矛,威風凜凜站在長板坡的橋上。
追兵趕到,見張飛獨自騎馬橫矛站在橋中,好生奇怪,又看見橋東樹林裡塵土飛揚。追擊的曹兵馬上停止前進,以為樹林之中定有伏兵。張飛只帶二三十名騎兵,阻止住了追擊的曹兵,讓劉備和荊州軍民順利撤退,靠的就是這“樹上開花”計。
有關此戰,可看《三國演義》,劇中講張飛去接“救主的趙子龍”時在長坂坡的那部分。

田單敗燕
戰國中期,著名軍事家樂毅率領燕國大軍攻打齊國,連下七十餘城,齊國祇剩下褸莒和即墨這兩座城了。樂毅乘勝追擊,圍困莒和即墨。齊國拼死抵抗,燕軍久攻不下。
這時,有人在燕王面前說:“樂毅不是我燕國人,當然不會真心為了燕國,不然,兩座城怎麼會久攻不下呢?恐怕他是想自己當齊王吧,”燕昭王倒不懷疑。可是燕昭王去世,繼位的惠王馬上用自己的親信名叫騎劫的大臣去取代樂毅。樂毅知道與己不利,只得逃回趙國老家。齊國守將是非常有名的軍事家田單,他深知騎劫根本不是將才,雖然燕軍強大,只要計謀得當,一定可以擊敗燕軍。
田單首先利用兩國的士兵都具迷信心理,他要求齊國軍民每天飯前要拿食物到門前空地上祭祀祖先。這樣,成群的烏鴉、麻雀結夥地趕來爭食。城外燕軍一看,覺得奇怪:原來聽說齊國有神師相助,現在真的連飛鳥每天都定時朝拜。弄得人心惶惶,非常害怕。
田單的第二手,是讓騎劫本人上當。田單派人放風,說樂毅過於仁慈,誰也不怕他。如果燕軍割下齊軍俘虜的鼻子,齊人肯定會嚇破膽。騎劫覺得有道理,果然下令割下俘虜的鼻子,挖了城外齊人的墳墓,這樣殘暴的行為激起了齊國軍民的義憤。
田單的第三手,是派人送信,大夸騎劫治軍的才能,表示原意投降。一邊還派人裝成富戶,帶著財寶偷偷出城投降燕軍。騎劫確信齊國已無作戰能力了,只等田單開城投降吧!
田單最絕的一招是:齊軍人數太少,即使進攻,也難取勝。於是他把城中的一千多頭牛集中起來,在牛角上綁上尖刀,牛身上披上畫有五顏六色、稀奇古怪圖案的紅色衣服,牛尾巴上綁一大把浸了油的麻葦。另外,選了五千名精壯士兵,穿上五色花衣,臉上繪上五顏六色,手持兵器,命他們跟在牛的後面。
這天夜晚,田單命令把牛從新挖的城塘洞中放出,點燃麻葦,牛又驚又燥,直衝燕國軍營。燕軍根本沒有防備,再說,這火牛陣勢,誰也沒有見過,—個個嚇得魂飛天外,哪裡能夠還手。齊軍五千勇士接著衝殺進來,燕軍死傷無數。騎劫也在亂軍中被殺,燕軍一敗塗地。齊軍乘勝追擊,收復七十餘城,使齊國轉危為安。田單可以算是善於運用各種因素壯大自己聲勢的典範。

0

主題

6

帖子

18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18
發表於 2014-10-3 07:36:36 | 顯示全部樓層
反客為主:

用在軍事上,是指在戰爭中,要努力變被動為主動,爭取掌握戰爭主動權的謀略。盡量想辦法鑽空子,插腳進去,控制它的首腦機關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時機,兼併或者控制他人。古人使用本計,多是對於盟友的。往往是藉援助盟軍的機會,先站穩腳跟,然後步步為營,取而代之。

袁紹和韓馥,應當是一對盟友,當年曾經共同討伐過董卓。後來,袁紹勢力漸漸強大,總想不斷擴張,他屯兵河內,缺少糧草,十分犯愁。老友韓馥知道情況之後,主動派人送去糧草,幫袁紹解決供應困難。

但是袁紹覺得等待別人送糧草,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他聽了謀士逢紀的勸告,決定奪取糧倉冀州。而當時的冀州牧正是老友韓馥,袁紹顧不了那麼多,馬上下手,實施他的錦囊妙計。

他首先給公孫瓚寫了一封信,建議與他一起攻打冀州。公孫瓚早就想找個名頭​​攻占冀州,這個建議,正中下懷。他立即下令,準備發兵攻打冀州。

袁紹又暗地派人去見韓馥,說:公孫瓚和袁紹聯合攻打冀州,冀州難以自保。袁紹過去不是你的老朋友嗎?你不是還給他送過糧草嗎?你何不聯合袁紹,對付公孫瓚呢?讓袁紹進城,冀州不就保住了嗎?

韓馥只得邀請袁紹帶兵進入冀州。這位請來的客人,表面上尊重韓馥,實際上他逐漸將自己的部下一個一個似釘子扎進了冀州的要害部位,這時,韓馥清楚地知道,他這個“主”被“客”取而代之了。為了保全性命,他只得隻身逃出冀州去了。

31

主題

121

帖子

321

積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積分
321
發表於 2014-10-20 20:00:15 | 顯示全部樓層
“樹上開花”是三十六計第二十九計。原意是藉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以為儀也。語出《蕩寇志》。龐涓攻城:韓國太子仍按兵不動,韓國將士情緒激憤,許多將軍以​​死逼太子出兵,眾怒難犯,太子只好出戰。

韓國軍隊依照孫臏"樹上開花"之計,四方出兵,虛張聲勢,龐涓錯誤的以為,韓軍主攻方向在韓國太子一路,率主力迎擊太子,結果申大夫率韓軍主力突破魏軍包圍,將糧食和援軍送進成皋。

太子不聽勸告,違背孫臏之意,被寵涓大軍圍困在城西。

孫臏再用"樹上開花"之計,讓成皋守城軍隊東門出,南門進,造成大軍進城的假象。龐涓估計孫臏將從成皋西門突襲龐涓,調集大軍埋伏在城西。誰知孫臏大軍從魏軍包圍圈的另一方向突破,救出太子及所率將士。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香港自由行-論壇 |網站地圖

GMT+8, 2024-5-20 00:10 , Processed in 0.0437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