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ing 發表於 2022-11-4 11:02:23

科技券騙案

「你好,幫你攪科技券有錢分」首先,騙徒會先致電公司負責人(生意人因為要有人脈,電話號碼基本上是半公開的),宣稱自己是科技券顧問/科技公司,然後便查問當事人知不知道甚麼是科技券,接著便會好好地與當事人說,可以一站式提供服務去瓜分整筆資助。大概是科技券顧問一份,科技公司一份,當事人又一份,實際上科技券顧問和科技公司都是騙徒扮演的,而受害人就只有被分的一份。註:這部分其實有點似以前一類「拾錢騙案」,即是在街上突然有人指著地上說有幾千元,還有一個扮演路人乙,一起分掉的一種騙案。如果你願意繼續聽下去,劇本大約是如下:「顧問會包辦所有服務,包括夾應供應商,並會扮成職員和創科署溝通,閣下甚麼都不用做,到時就可以分錢了。」那位客氣的科技券公司銷售人員娓娓道來,隔著電話都彷彿看到他誠懇的表情。「向創科署申請TVP做一套甚麼甚麼系統,打爆它(即是將項目費用寫成差不多30萬港元,例如28萬),到時便可拿到75%,即是約21萬元,一人一份,你就7萬元袋袋平安了。」

flying 發表於 2022-11-4 11:03:11

騙案學校本身就是一宗騙案此刻就是人性大考驗,只要沒有被貪念沖昏頭腦,一個正常的生意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個騙局。可是,經歷過多災多難的我城商人實在累透了,稍有鬆懈就迷失在商場內。「申請(TVP)成功後,先付供應商一半訂金(即是14萬元),供應商會用現金給回你,再付尾數(又是14萬元),我們會包埋最終報告和審計報告,創科署批準後你便可以收到21萬元資助,即是你淨賺7萬元。」這簡直是一個天才的詐騙計劃!寫到這處,顧問想起很多年前讀過的一篇新聞:從前在某個國家有很多騙案,人們都靠行騙維生,甚至有人會開辦「騙徒學校」,教授學員行騙收取學費,不過好笑的是所謂「騙徒學校」本身就是一宗騙案,學生交了學費後,負責人便失蹤了。回到科技券騙案上,大家不難猜到,顧問會在受害人付完尾數後失蹤了。嚴格地說,顧問不是失蹤,但無論怎樣你都聯絡不到他,電話不通,訊息不回,地址只是郵箱。即是有回應,大約都是「仍在辦」、「有問題」等,反正就是一大堆借口。因為顧問非常清楚,你是不會報警的,事實上亦很難進行民事索償;而所謂的受害公司負責人,其實已干犯「串謀詐騙」等刑事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判處監禁14年。

flying 發表於 2022-11-4 11:04:07

科技券騙局第一招:一毫子都唔使出科技券計劃(Technology Voucher Programme,TVP)資助企業科技項目75%的開支,上限為60萬港元;然而,一些不良科技供應商會刻意混淆視聽,說到企業客戶「一毫子都唔使出」,甚至「有錢拎得返」。他們先會誘導客戶申請遠較實際需要為多的系統開支(俗稱「打爆」),然後透過各種清洗渠道,將部份科技券資助以外的款項退回予客戶。這類不良科技券顧問往往兼任科技券供應商,誘使客戶干犯行使虛假文書及串謀詐騙等罪行,到東窗事發時就會將責任全數推到客戶身上。由於這類科技公司的銷售人員都很擅長騙取客戶信任,客戶往往不知就裡就簽署文件,屆時亦很難以不知情為抗辯理由。根據法庭案例,同類案件一般都會判處即時監禁;所得犯罪收益亦會被充公。

flying 發表於 2022-11-4 11:04:29

科技券騙局第二招:乜都唔使理另一類常見的科技券騙局就是「乜都唔使理」。由於資訊科技系統往往涉及大量複雜,加上申請科技券程序冗長,一般中小企未必能全盤掌握,有心之徒看準老闆們「貪方便」的心態,假以搏取信用,訛稱只需小量訂金便可啟動項目,其他事情「乜都唔使理」。代客申請後,便指出隱含條款,如客戶未能支持巨額「第二期費用」,便會即時終止項目,訂金亦會被沒收,因為客戶已提交申請,落實項目意圖明顯,即使告到上法庭都勝算不高,唯有眼白白看著血汗錢流入不良科技供應商手中。

flying 發表於 2022-11-4 11:06:49

宣稱有大量成功申請個案只要搜尋「科技券顧問」、「科技券中介」,甚至「BUD顧問」等,總會發現一些資助顧問公司宣稱有大量的成功科技券申請個案,甚至標榜成功率達100%。這種招徠實在美好得難以置信 (Too good to be true),所以客戶必需非常小心。其實在香港,資助顧問有限公司的註冊日期是公開資料,只要到公司註冊處網上查冊中心(ICRIS)1進行查冊,便可知道該有限公司成立日期。如果宣稱有大量成功個案的顧問公司只成立了兩三年,客戶便應非常小心,查問清楚有關公司背景。如果有科技券顧問說自己成功率100%,那麼就得非常小心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技券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