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病毒可演變子宮頸癌
由HPV病毒引起的子宮頸癌,曾經奪去一代樂壇天后梅艷芳的性命,一度引起公眾關注此病。但婦產科專科醫生劉珮琪表示,時至今日,願意定期接受柏氏抹片檢查、接種九價HPV疫苗,或理解如何預防子宮頸癌的女性,只佔少數。為何子宮頸癌不像乳癌般被婦女重視﹖或許與以下三大謬誤有關。謬誤:不安全性行為才會感染HPV病毒HPV病毒,全稱人類乳頭瘤病毒,是有超過100種基因組合的病毒,以號碼分類。不同號碼各自引發身體不同部位的病症,當中約40種會感染人類生殖器官,主要經性接觸傳播。劉珮琪醫生表示,一部份HPV病毒可導致婦女感染良性疣等疾病,而感染HPV 16 及HPV 18 則可導致子宮頸癌,佔70%以上病例。她表示,HPV病毒可經黏膜及體液,入侵人體,所以有性經驗的婦女,均有機會感染病毒,而有頻密性行為或多個性伴侶的女士,風險較高。而且,感染HPV病毒並不等於患癌,她指出,病毒演變成癌症,潛伏期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如果婦女免疫系統好,基本上身體會自行消滅病毒;但如果免疫力差,病毒長時間潛伏,就有機會形成癌症」。所以,並非只有不安全性行為才有機會罹患子宮頸癌。https://s.yimg.com/ny/api/res/1.2/SxrPk7qdkRNQCHFd6BnRQA--/YXBwaWQ9aGlnaGxhbmRlcjt3PTk2MDtjZj13ZWJw/https://s.yimg.com/os/creatr-uploaded-images/2022-08/3a734970-1495-11ed-bbb5-f167014e3dc7
謬誤:年輕女士不會患癌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顯示,2020年共556宗子宮頸癌新症,發病年齡中位數55歲。劉醫生表示,HPV病毒發展成癌細胞及成為癌症,需要以年計時間,加上在2003年「梅姐」梅艷芳患癌離世之前,公眾不太關注此病,「直至被病徵影響生活,或者因為其他疾病、一併檢查之下才發現,所以(發病)中位數看似較高」。她續指,由於現代女性普遍較早擁有性經驗,HPV病毒潛伏機會增加,所以臨床上亦有不少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除此之外,非HPV病毒感染的子宮頸癌個案,發病年齡也較年輕。「臨床上接觸到最年輕的病人約20歲,她沒有性經驗,這麼早發病,比較罕見。而且病灶位置很深,(病人)初次抹片檢查未有發現,跟進檢查才診斷子宮頸長出腺瘤,與HPV病毒或自身基因無關,可是最後也未能找出確切病因」。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