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385em]由HPV病毒引起的子宮頸癌,曾經奪去一代樂壇天后梅艷芳的性命,一度引起公眾關注此病。但婦產科專科醫生劉珮琪表示,時至今日,願意定期接受柏氏抹片檢查、接種九價HPV疫苗,或理解如何預防子宮頸癌的女性,只佔少數。為何子宮頸癌不像乳癌般被婦女重視﹖或許與以下三大謬誤有關。 [size=1.385em]謬誤:不安全性行為才會感染HPV病毒 [size=1.385em]HPV病毒,全稱人類乳頭瘤病毒,是有超過100種基因組合的病毒,以號碼分類。不同號碼各自引發身體不同部位的病症,當中約40種會感染人類生殖器官,主要經性接觸傳播。劉珮琪醫生表示,一部份HPV病毒可導致婦女感染良性疣等疾病,而感染HPV 16 及HPV 18 則可導致子宮頸癌,佔70%以上病例。 [size=1.385em]她表示,HPV病毒可經黏膜及體液,入侵人體,所以有性經驗的婦女,均有機會感染病毒,而有頻密性行為或多個性伴侶的女士,風險較高。 [size=1.385em]而且,感染HPV病毒並不等於患癌,她指出,病毒演變成癌症,潛伏期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如果婦女免疫系統好,基本上身體會自行消滅病毒;但如果免疫力差,病毒長時間潛伏,就有機會形成癌症」。所以,並非只有不安全性行為才有機會罹患子宮頸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