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銷短命基因影響變長壽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4/05/14/0/29657370.jpg&x=0&y=0&sw=0&sh=0&exp=3600不是每個人都能活到100歲,但努力實現長壽生活是有機會辦到的,
特別是對那些有早逝遺傳風險的人來說,養成某些健康習慣是延長壽命的關鍵。
一項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實證醫學》(BMJ Evidence Based Medicine)的研究表明,
透過簡單地調整日常習慣,你的壽命可能會增加5.5年。
在該項研究中,科學家對超過35萬名歐洲血統的人進行了為期約13年的追踪研究,
研究了生活方式和遺傳學對人類壽命的綜合影響。
整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雖然基因和生活方式似乎對人的壽命有累積效應,
但如果遵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過早死亡的可能性都會增加78%。
此外,與沒有早逝遺傳風險且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相比,
具有早逝遺傳風險並遵循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早亡的可能性是其兩倍。
不過研究結果同樣表明,過早死亡的遺傳風險可能會被良好的生活方式所抵消約62%。
研究人員建議,那些具有早逝遺傳風險的人,如果在40歲時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延長預期壽命近5.5年。
哪些健康的習慣可以延長你的壽命?
該項研究檢視了每個人的六種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吸菸狀況、體力活動、
飲食、飲酒量、體型和睡眠習慣。
但研究人員發現,以下四個因素似乎構成了最佳的生活方式組合,對長壽影響最大:
.吸菸:那些不吸菸或從不吸菸的人,其過早死亡的風險比有吸菸的人要低。
.運動:風險最低的人符合建議的美國人體能活動指南,
該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體力活動和兩天的肌力訓練。
.睡覺:表現最好的人每晚睡七到八小時。
.飲食:吃含有大量水果和蔬菜的健康飲食與較低的過早死亡風險有關。
美國兩位基因專家,利用凱薩醫療機構最近釋出的5萬多份病患基因資料,加上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提供的11萬份資料,合併進行人類基因演化的研究。結果在超過17萬份的基因樣本中,發現兩個不利於長壽的基因突變:一個是與晚發型阿茲海默症相關的APOE;另一個是尼古丁受器基因CHRNA3,通常出現在有菸癮的人身上。
研究人員發現擁有這兩個基因變異的人,通常壽命都比較短。但此項發現真正驚人之處,是現代人的身上竟然「只有」這兩個短命基因。由於物競天擇是透過繁衍後代,來篩選有利於物種存續的基因,而短命基因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只有在中晚年才會出現,照理說早就超過了生育年齡,無法經過演化淘汰,經過不斷的突變之後,時至今日應已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短命基因變異。
但從這17萬份人類基因樣本中所得到的明確結論,卻是:讓人類老年罹患致命疾病的「壞」基因,不多不少,就只有兩個。這背後,到底是有著甚麼樣的機制,在悄悄剔除不斷冒出來的短命基因呢?
科學家無法遽下結論,但提出了兩個可能解釋。第一,短命基因的作用可能並不只在老年,而是從年輕時就產生潛在傷害。第二,有可能是受到演化理論中「整體素質」 (inclusive fitness)影響,也就是家族中的祖父母若去世過早,對後代養育會間接產生衝擊,進而遭到演化淘汰。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