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是快樂生活的關鍵
寬恕是快樂生活的關鍵“紫羅蘭把香氣留在那踩扁它的腳踝上,這就是寬恕。”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過的這句名言,無疑是對寬容最生動的詮釋。然而,當下日益浮躁的社 會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為一點小事爭吵不休,對別人的過失也一直耿耿於懷,漸漸遺忘了包容、寬恕能帶給我們的力量。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塞利格曼說,快樂的第一法寶是寬恕的心;密歇根州大學心理學家克裏斯托弗·皮特森則認為,“寬恕是所有美德之中的王后,也是最難擁有的。”寬恕,甚至能給自己和別人都帶來重生的機會。
不寬容是悲哀的
地鐵車廂裏,常常瀰漫著濃濃“火藥味”,隔三差五就會暴發一次爭執,事由無非是誰踩了誰一 腳,誰碰了誰一下;辦公室裏,你常常因為同事說錯的某一句話,或者辦錯的某一件事,怎麼看對方都不順眼,甚至晚上回家越想越生氣,輾轉難眠;社會上,“你告我,我告你”的互黑現象此起彼伏……隨處可見的戾氣,讓本該平靜的生活充滿了憤怒和焦慮。這一切的根源都在於,人們忘記了寬容。
澳大利亞去年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七成受訪者認為社會正在變得更暴戾,更具攻擊性。澳大利亞西澳大學犯罪研究中心副教授戴維直言,人們的容忍度普遍降低了。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李建明教授指出,無論對於個人還是社會而言,不寬容都是悲哀的。美國作家米奇·阿爾博姆在《相約星期二》一書中描述的故事讓人 動容: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裏坦言,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是自己一直沒有原諒一位老友。雖然那位老友多次主動要求和解,但莫裏都沒有接受。直到老友猝然離世,莫裏再也沒有機會寬恕他了,只能抱憾終身。但是,莫裏說,應該學會原諒別人,也應該原諒自己。
寬恕是最偉大的力量
有個牧師,曾經做過一次關於“寬恕敵人”的演講。講到一半時,他問在場有多少人打算原諒自己的敵人,大約一半人舉起了手。繼續又講了20分鐘後,牧師再 次提問,此時有八成人舉起了手。又過了15分鐘,除了一位老太太,所有人都舉起了手。牧師很好奇,問那位老太太:“您為何還不願意原諒敵人?”“我根本沒有敵人。”老人回答。“這太不尋常了,您是如何做到的?”老人說:“很簡單,我比他們活得都長!”老人豁達的心態,其實正印證了寬恕的力量。
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代名相管仲,在成名前曾有許多不光彩的過往。他與人合夥經商,自己多得利潤,好友鮑叔牙卻說:“管仲不是貪心,是因家貧不得已而為之。”管仲打了敗仗逃走,鮑叔牙說:“不要罵他膽小鬼,他是因為家有老母,恪守孝道才逃生。”鮑叔牙的寬容就像一束仁慈的陽光,溫暖著管仲的心,也照亮了管仲的前程。事實證明,管仲成功了,鮑叔牙更成功。
擁有一顆寬容的心,能減少焦慮和壓力,降低血壓和心率,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和更強的幸福感,還可以給自己和對方都帶來重生的機會。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心理學家洛倫圖森特研究發現,寬恕的好處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愈加明顯。
忘掉壞事。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寬恕能讓人忘記負面事件。李建明解釋說,選擇寬恕,趕跑負面記憶,能將你從受害者的陰影和無力感中解救出來。此後,你就不會再把生活建立在對他人的指責之上,你開始明白自己隨時可以開始新的生活,擔起讓自己幸福的責任。(生命時報)
https://d626yq9e83zk1.cloudfront.net/files/2017/04/11-770x425.jpg
有一個朋友背叛我,我知道自己應該原諒她,但我並不確定是否能辦得到。她的話深深地刺傷了我的心,我在震驚之餘,還感到心痛和憤怒。縱使我們談過此事,而且我也跟她說我願意原諒她。但有很長一段時間,每當我看見她,心中仍感到一絲受傷,所以我知道自己仍心懷些許怨恨。然而有一天,上帝回應了我的祈禱,讓我能夠完全放下心中的怨恨,我的心終於自由了。
寬恕是基督徒信仰的核心,因為我們的救贖主在十字架上垂死之時,仍然願意寬恕。耶穌不但愛那些將祂釘十架的人,甚至還開口祈求天父赦免他們。祂並沒有對那些苦待祂的人心懷惱恨或怒氣,反而向他們流露恩典與慈愛。
若我們要效法主耶穌,像祂那樣愛那些傷害我們的人,那我們今天就要來到主的面前,細想有沒有人是我們需要寬恕的。可能我們會花上很長的時間才能寬恕對方,但只要我們願意祈求上帝,祂就會藉著聖靈幫助我們學習寬恕對方。學會這個功課,我們就能脫離不願饒恕的牢籠,心靈得自由。
到底是要原諒,還是不原諒?!: 寬恕不是任人踐踏、
也不是可以被隨意背叛的理由。
如果你已經寬恕自己,就很容易寬恕別人。但是,若你尚未寬恕自己,就絕不可能寬恕別人。寬恕是要從自己的內心開始。與別人的關係並不大。
如果我寬恕了自己,那麼寬恕你就不是難事,因為如果我能從心裡拔除譴責和愧疚那根刺,就不難獻給你寬恕這個禮物。只要我能看到自己的純潔無罪,便也能看到你的純潔無罪。
大多數人不斷試著寬恕,但總想先寬恕別人,才寬恕自己。這樣做反而會滋生真正的問題,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要被寬恕。不接受寬恕的,大有人在!有些人甚至拒絕相信自己是有罪的!你曾試過寬恕一位自認為無罪的人嗎?那是行不通的!無論你如何努力,他就是不肯接受你的寬恕。然而,也有一些人始終心懷愧疚,不斷尾隨你後,請求你的寬恕,但你就是無法寬恕他們!
https://www.vipyl.com/user/webimg/201766/201766105429960.jpg
人生,有時候需要沉澱,也需要歷練。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也要有足夠的閱歷去成長,
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更睿智,更具有成熟淡然的魅力。
面對事情的時候,當你不再急於否認錯誤時,你就學到了首先重要的一課。
做人要敢做敢當,可以有利於己,但要無損於他!
最好的生活就是以一顆純善之心,真誠待人。
做得多,要得少;不埋怨,常微笑;
不貪心,懂知足。不浮不躁,不爭不搶,
不去計較浮華之事,不去在意卑劣之人。
有時候家人或朋友的一些言語做法,也許不小心傷害了你,讓你感到苦惱羞憤,
甚至憂鬱躁鬱,何不換個角度,學會原諒呢?
不原諒別人,往往是因為我們自己心理的狹隘、自卑、虛榮、放不下、不客觀。
不原諒別人不小心給自己造成的傷害,
不放下所有會讓我們難過痛苦的包袱,其實就等於是選擇與快樂幸福為敵。
一生中我們多多少少會遇到…被分手、被劈腿、離婚;家人、好友、寵物過世,家人因求學、工作而離家的空巢期;
無法再信任某人、失業、失去安全感、失去對自己身體的掌控(家暴);入學或畢業、退休、戒煙酒、生病、財務狀況(變壞)、打官司…種種事件。
然而,我們幾乎都在用錯誤方法來處理負面的心情。
這些錯誤方法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只是轉移了。如果沒有讓一段關係真正「了結」,心裡頭的空洞,
依然會在那裡,這就導致了多年未解的失落傷心。
對所有的文化來說,我們都會認同能夠寬恕(forgiveness)別人的人,這代表了某種程度的寬容、心靈的成長、超脫的。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要不要原諒寬恕別人有時候並不是那麼容易思考的問題。
寬恕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存在狀態,傳遞了某種道德上的優越性。但從心理學的觀點來說,事情沒那麼簡單,值得問自己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要原諒寬恕,我們什麼時候需要原諒,又怎樣做對我們有好處(不論是個人還是彼此間)?
有時候我們常常就像鐘擺一樣在兩種心境中擺盪,我們一方面希望能夠獲得親密與親近,但又同時需要遠離那些傷害我們、讓我們失望或是背叛我們的人。當兩個人彼此間因為溫暖越靠越近時,如果突然間彼此身上的刺都豎了起來,傷害了彼此,是不是就應該脫離,這時候還需要寬恕原諒嗎。
所以到底什麼是寬恕?
原諒與寬恕,在某種程度上不等同於接納,如果你接納傷害妳的人的人格,你不需要寬恕他,因為他就是那樣。而寬恕指的也不是和解,事實上寬恕會導致和解與復合,有時候你可能寬恕了對方,但最終還是選擇當下的分離(例如老公外遇後,你選擇原諒他,但卻不想跟不忠的伴侶在一起了!)。寬恕既不會讓我們忘記,也不會讓我們否認事情的發生,所以寬恕是一種歷程,不是一個簡單的行動而已。妳的寬恕不是指那種,路人撞到妳後,回頭跟妳說對不起,然後妳也ok的嘗試;寬恕是當妳身邊親近的人用了某種方式傷害妳後,妳說出:⎡我原諒你⎦,而事實上妳想要表達的是:⎡我現在正在努力地原諒你當中⎦。
寬容,這兩個字不難寫,從字面上也很好理解,就是原諒別人,容納別人的意思,包括容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可把握起來卻不很容易,特別是年輕人,對待感情上的事情,對待工作上的事情,朋友與朋友之間,同學與同學之間,同事與同事之間。這個度不好把握。寬容別人,其實是要原諒別人對自己造成的傷害;寬容別人,其實就是要戰勝自己的狹隘;寬容別人,其實就是要一個人靜靜地吞噬生活中的苦澀。寬容的人實際上是看得最遠的人,比別人都能預見到以後的事情,這一點就得向大海學習,大海之所以大,無邊的廣闊,海納百川,無論是純淨水、江水、湖水還是有污染的水,它都能容納,無論是好的壞的,它都能容,所以它大它闊,交友也是如此,每個人的特點都不同,如果能做到海納百川,根據不同人的特點,去接納他們,我想自己的人脈會積累起來的。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