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貴族普賽格侯爵(Marquis de Puysegur) 在這方面跨出了第一步。他是梅斯梅爾的弟子,在自己的花園中為農民進行催眠。他發現受催者雖然似乎在昏睡狀態中,但給予他們提示時,他們是會作出回應的,有技巧地運用受催者的這些回應,便能了解受催者的心靈困擾在那裡,以便提供協助。普賽格侯爵當時還相信磁力作用,但是他的弟子、葡萄牙教士荷西.克斯托迪奧.法里亞 (Jose Custodio di Faria) 等則認為催眠是一種清醒的睡眠,不過是對象的默許而己。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中,安勃羅斯.奧古斯.賴波(Ambroise August Liebeault)醫生診症時,病人可選擇服藥治病需要繳費,或接受催眠治病則免費。有一個坐骨神痛病人,原本由大學的醫院教授希普萊特,柏恩罕 (Hippolyte Bernheim) 治療,久不見效,後來他用催眠方法治好了。於是,德高望重的柏恩罕開始和賴波合作。他們催眠診治療過一萬二千餘名病人,還吸引了不少重要人物來前訪問參觀,包括現代心理學宗師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但是據說佛洛伊德的催眠術不大高明,他的病人經催眠後只有十分短暫的效果,因此他終於放棄催眠治病而鑽研及創立了心理分析方法。
十九世紀未,視催眠為生理現象的觀點再度受到提倡。法國的沙爾貝特醫院著名的神經科專家馬丁.夏爾科(Jean - Martin Charcot) 發現用催眠術既可促發歇斯底里症,也可以將它治癒,於是他宣稱催眠是一種生理狀態,只能在歇斯底里患者身上見效。夏爾科於一八九三年去世前承認他看法是錯的,但是他的研究卻協助了催眠術,使它成為醫學界接受的、合法的研究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