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茅根,因其葉子形狀如長矛,所以人們稱之為“矛”;它的花和根是白顏色的,所以被稱為“白茅根”。白茅根的芽、花、根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尤其它的根是用來治療各種出血症的良藥。
白茅根又名茅根、地管、茹根、藍根等,是野外隨處可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莖,
屬於止血藥。春秋二季採挖,曬乾,除去鬚根及膜質葉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
白茅根是廣東民間春夏間常用以入湯羹的藥食兼備之品,其性寒味甘,入肺、胃、小腸經,為利水滲濕之物,具有涼血、清熱、利尿的效用。
春天氣溫漸暖,人若調適不當、休息不好、壓力過大等,很容易“上火”。而此時,正是白茅根旺長之季,路旁、山坡、草地上皆可見。中醫認為,白茅根性甘寒,入肺胃二經,有清火生津,涼血止血等功效。因此不妨採些新鮮茅根來煎水噹茶喝。
據《本草綱目》記載,白茅根對除口臭、解酒毒、降血壓有良好的效果。
農家兒時的零食
茅根確實是甜的,農家子弟無人不識的茅根,大概也都吃過茅根。小時候,春天出去剜菜,淄河灘裡一片一片的到處都是,用鐮頭剜出點來,擦擦上面的土,放在嘴里大嚼一番,甜滋滋的很好吃。
在那樣的年代,這能“補中益氣”,富含蔗糖、葡萄糖、果糖以及檸檬酸、草酸、蘋果酸、鉀鹽的茅根,也算是大自然賦予窮苦孩子的一種“營養品”吧,宋人蘇頌特別說明:“可啖,甚益小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