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又分為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游離輻射的能量高、波長短,因此可以游離生物體的組織,讓原子的電子游離,對生物體造成永久性的損害,甚至會傷及 DNA ,常見的有 X 光或是 gamma 射線。可見光和射頻輻射就屬於非游離輻射,這種輻射不會造成游離輻射這種嚴重的問題。而手機這種射頻輻射所釋出的輻射能量,也遠遠不及微波爐可以加熱食物的的微波能量。也就是說, 使用手機雖然仍然有輻射,但這跟「用手機就是在微波你的大腦」仍有很大程度上的區別。
但是手機就一定沒有安全問題嗎?也不見得。手機所釋出的射頻輻射長期以來會不會致癌,其實到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答案。雖然有不少相關研究在進行,也有一些研究人員報告他們發現了射頻輻射(RF)所造成的人體變化,但是這些研究結果都無法重現,所以無法確定這些身體變化是射頻輻射,還是其他的因素所造成的。 目前手機釋放的「射頻輻射(RF)」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定為 2b 類的致癌物,也就是「懷疑為人類致癌物」。也就是說,這類物質在依目前實證證據來看,確實有可能致癌,但這些證據也無法排除實驗誤差或是實驗者的偏誤因素。 而相關研究單位也一直致力於讓手機電磁波和癌症之間的關係明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