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東亞織髮 East Asia Hair Weaving

香港自由行-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1247|回復: 6

良知先行,知行合一

[複製鏈接]

20

主題

101

帖子

252

積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積分
252
發表於 2017-2-10 16:12: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養德養身只一事
在王陽明看來,心是一切的本體, 自然是身的主宰,養身必得有益於養心,不然便是失去意義。當然,這“心”絕不是一團血肉之心,本質上乃是一種精神性的,特別是道德性的存在,是德性自我的“真己”。
所謂“養心”其實也就是“養德”,是對作為德性自我的“真己”的養護。而這種德性的養護,無疑會反過來有益於身,這就是“克己方能成己”的道理。

20

主題

101

帖子

252

積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積分
252
 樓主| 發表於 2017-2-10 16:12:19 | 顯示全部樓層
因此,王陽明進一步提出道德與生命的統一問題,“大抵養德養身只是一事”。
“真心,無妄念”英文root是什麼意思suv是什麼意思cpi是什麼意思app是什麼意思hr是什麼意思logo是什麼意思生日快樂英文謝謝的英文晚安的英文六心“是:”鬧時煉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行時驗心,言時省心,動時制心。
他在“養心告諭”中提出了十一條準則,把如何養心的各種途徑說得真是淋漓盡致:
“示之以無不容之量,以安其情;擴之以無所競之心,以平其氣;昭之以不可奪之節,以端其向;神之以不可測之機,以懾其奸;形之以必可賴之智,以收其望;守之以無不慎之操,以為其官;學之以無不讀之書,以博其識;賞之以無不品之雅,以增其韻;舒之以無不曠之懷,以騁其志;息之以無不泯之欲,以寬其行;明之以無不隨之緣,以知其時。

20

主題

101

帖子

252

積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積分
252
 樓主| 發表於 2017-2-10 16:12:41 | 顯示全部樓層
知善知惡即良知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陽明首次提出了“良知”的概念。
“良知”的實質即自主心靈 ,即自覺發現,即自悟修煉。
其他:“個人人心有仲尼,自己將會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他以為,良知是自我發現,須除去心靈遮蔽。
“他指出,良知是自知之明,須從內心去省察。”英文相鄰詞彙熱門詞彙“人類自我定位”英文“人類自我定位”英文
其三:“問君何事日利益, 煩惱場中錯用功”。他說明,良知是參透內心,要在自省中覺悟。
其四:“無聲無臭獨知時,這是乾坤萬有基。拋棄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他勸告,良知是人生睿智,要有自己的主見。
他告誡人們:“知此者,方謂之有道;異此而有,同為異端;離此而說,即謂之邪說;迷此而行,謂之冥行“。
王陽明說:“至善者,心之本體。本體上才過當子子,便是惡了。不是有一個善,但又有一個惡來相對待也,故善惡只是一物。”又說:“良知本來自明。氣質不美者,渣滓多,障礙厚,不易開明。質美者渣滓原少,無多障蔽,略知便自瑩徹。
然而在現實中,由於人為為世事所累,自求許多憂苦,自加迷棄,利祿纏身,使明鏡般的良知不能朗現,才出現了善惡和美醜之分別。
為了解除心靈的障礙,他提出“致良知”,要求人們應在“過與不及之處”多下功夫以至“中和”,並使美醜,善惡自融,顯現出“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這就是心靈瑩徹的至樂境界 。

20

主題

101

帖子

252

積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積分
252
 樓主| 發表於 2017-2-10 16: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亦知亦行乃大道
陽明先生有一句名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啟示人們要善於加強自我修養,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知人”“勝人”固然重要,但“自知”勝“尤其重要。一個人如果審視自己,堅定自己,克制自己 ,並且矢志力行,就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他留給後人的“戒子詩”,特別強調“心地好”,其云:“幼兒曹,聽教醫。勤讀書,要孝悌。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 ,毋庸利,毋任人,毋鬥氣。能夠人,是有志。能做人,是大器。 心做好 ,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兇類。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吾教汝,全在是。汝諦聽,毋輕棄。“所以王陽明認為:如果沒有”心“的主體意識的參與,一切社會實踐活動無法進行。所謂:“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
他所主張的“致良知” - 就是通過主體自我的道德修養 ,從而合乎天理,體認良知。他認為人們的各種私慾植根於心,蒙昧無知而無法按照道德規範去行為和生活就是“破心中賊難”之所在。
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就是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離。體驗中總結出生的智慧.

12

主題

90

帖子

228

積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積分
228
發表於 2017-2-11 15:29:35 | 顯示全部樓層
不論主張性善性惡,哲學家都積極思考如何令人性趨於至善。孟子提出「夜氣」說:「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者幾希,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告子上》)這是說人都有善心,就像在天剛亮時所接觸到的清明之氣,這些在他心裡所激發出來的好惡,跟一般人相近的也有一點點。可是一到第二天的白晝,所行所為又把它消滅了。所以孟子主張要養其夜氣:「故茍得其養,無物不長;茍失其養,無物不消」。其實最根本的意思是把人類的善性,無論如何都要推衍出來,不受惡性的傾向支配。荀子則提倡教化之道:「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

19

主題

139

帖子

331

積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積分
331
發表於 2017-4-28 16:00:12 | 顯示全部樓層
养德养身只一事
  在王阳明看来,心是一切的本体,自然是身的主宰,养身必得有益于养心,不然便是失去意义。
当然,此“心”绝不是一团血肉之心,本质上乃是一种精神性的,特别是道德性的存在,是德性自我的“真己”。


  所谓“养心”其实也就是“养德”,是对作为德性自我的“真己”的养护。而这种德性的养护,
无疑会反过来有益于身,这就是“克己方能成己”的道理。

19

主題

139

帖子

331

積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積分
331
發表於 2017-4-28 16:01:06 | 顯示全部樓層
良知先行,知行合一  笑談人生 + 午夜私語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香港自由行-論壇 |網站地圖

GMT+8, 2025-1-21 18:51 , Processed in 0.03555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